最近,沈阳、南京、长春、济南、南昌、福州、厦门等多个城市爆发出租车司机罢运风潮。作为东莞,这几年出租车行业也是问题频出,风潮不断。主要诉求和原因在于份子钱(茶水费)高、黑车多、加气难、罚款多、经营权争议、公司化剥削、行政垄断等等。最近东莞部分出租车公司的夜班司机已经开始出现流失。水乡片五镇统筹的公共的士,有近1/3无人领租。与两年前的市场情势相比,东莞出租车行业似乎已步入寒冬。出租车问题由来已久,司机怨气冲天,乘客叫苦不迭,政府承担巨额补贴还要挨骂。
出租车行业危机的根源在哪里?一连串出租车罢运事件,暴露了行业准入难、利益分配不公、监管缺失等问题。所有问题的根源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即出租车垄断性的经营权,行政垄断的管理体制。出租车行业的垄断首先暴露了这个行业定位的扭曲。出租车行业不是公益行业,和地铁、公交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相对高消费的市场选择,后者是保证大众出行的最低保障。
现有垄断性管理体制对行业的定位不伦不类。说是公益,却以营利性出租车公司为基本运作主体;说是市场,却垄断资源,限制进入,刁难阻挠其他经营主体和方式介入(诸如互联网订车等)。如此一来,出租车公司完全占据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怎能不盘剥司机?
出租车公司向司机收取的巨额茶水费,造成出租车行业真正的劳动者即司机们收入减少,负担沉重,处境艰难。如果不能解决根子上的问题,出租车行业的罢工罢运在所难免。
目前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性管理,保障的是出租车公司的利益,而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一直建立在损害出租司机和广大乘客权益的基础上。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祭出“是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时候了”的标题,认为出租车司机们反映的问题病根在于“事实上的垄断”,导致“出租车行业发展极为畸形”。
近日,交通部也提出“全面清理交通运输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个明确的改革信号来自交通部正式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围绕最近舆论热议的出租车议题,《意见》明确指出了改革方向:反对垄断,出租车市场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表达了打破出租车垄断的改革部署。
出租车行业是个市场性经营领域,出租车服务是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办 法:
1.破解出租车行业危机,根本上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出租车行业管理制度改革,是化解当前出租车市场所有矛盾的最重要钥匙。如何尽快打破行业垄断,理顺发展瓶颈,激活市场活力,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必须在平息事端、化解矛盾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重视民众感受,最大限度地寻找到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利益共享。
2.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就应该率先祭出改革出租车管理体制的旗帜。要彻底改变出租车行业的现状,就必须打破数量管制和准入限制,放开市场,让互联网叫车等服务形式、出租车公司与私人运营等运营主体自由竞争,通过博弈形成良性运作局面。政府职能也向维护公平正义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