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领域,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强、自护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对于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一系列的规定,强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市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活动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全市近两年只有约80%的中小学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数量上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形式上也比较单一,活动主题比较固定、保守,不够深入,没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孩子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安全、教学压力过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安全责任重大,客观上造成活动次数减少甚至取消;老师教学任务过重,普遍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到学校的日常教学。

  二、思维、理念存在偏差。部分学校和家长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认知不够。学校在开展活动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学校甚至将社会实践活动等同于春游、秋游;家长过于注重成绩,存在“重教学而轻教育,重课堂而轻实践”的现象。

  三、主题、形式比较单一。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固定在一定的模式里,局限于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经费、场地严重不足。我市有553所中小学,却只有一所中小学德育基地和少量爱国主义实践基地等专门教育场所,对公办学校来说供不应求,对民办学校而言,根本就没有参与的机会,这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不相适应的。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开展活动往往需要委托社会机构承办,需要向学生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严重影响了部分家长支持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办 法:

  一、成立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府办牵头,成立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制定联席会议的议事制度,定期协调中小学校外教育和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市教育部门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在全市新建两个基地:一个是符合当地特色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另一个是以传播绿色文化及生态文明思想为主旨的生态文明科普馆;努力促进已建综合性教育基地的扩大扩容,争取能早日幅射到各镇(街),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场所。

  三、专人负责,科学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统筹规划本校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确定本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制定短期、阶段性及长远目标;协调各年级间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我市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大中小型企业非常之多,学校可与当地机构(团体、企业)建立关系并长期保持联系,让孩子们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增加社会阅历,开阔眼界。

  五、拓宽实践活动主题,扩大活动场所。我市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各项硬件建设得到长足进展。各级学校应打破常规,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环保热电厂、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及各镇(街)的污水处理厂纳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范围,在学生的教育上注入新鲜血液。用国际化发展的眼光来培育孩子,让孩子逐步参与、领悟“国际制造业名城,现代化生态绿城”之魅力。

  六、利用绿色创建渠道,让学生共同参与。目前我市绿色学校共452所,各级绿色学校应充分利用绿色品牌,以“创绿”为抓手,打破大多数学校只有少部分人“创绿”的局面,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创建,助推“创绿”常态化,并结合本校实际,将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确保学校有“常绿”环境,学生有“爱绿”行动和“护绿”精神。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