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人才是“社会工程师”和“社会医师”,是社会的调和剂和润滑油,对于缓和东莞社会矛盾、加强东莞社会管理、促进东莞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2009年10月启动社会工作试点以来,东莞一直高度重视社工人才建设,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东莞社会工作是一种新鲜事物,发展时间比较短,社工的人才建设是从零开始,东莞社工的人才建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东莞社工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人们对社工人才的认知度低。由于东莞社会工作的开展时间比较短、宣传力度不够大以及社工人才的工作业绩认可度比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东莞大多数市民对社工人才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知晓率不高,普遍认为社工就是基层的政治思想工作者或者是社区(村)的大叔大妈,只是做一些琐碎的服务工作,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一技之长。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工人才的认识也不科学、不到位、不全面,甚至持有不配合、不接受、不支持的抵触心态。也有些用人单位在接受社工时,并不了解社工是干什么,社工能做什么,更不知道合理使用社工,于是把社工放在科室做行政工作,造成社工“行政化”。社工人才要在东莞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社工人才总量不足。西方发达国家,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香港特区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对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部署和要求,我市社工人才队伍数量与国家的目标和要求差距较大,远不能满足东莞社会需求。东莞有599个行政社区(村),居住着180多万本地居民。大部分本地居民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小农思想依旧严重,精神生活相对匮乏,还有小部分老弱病残的困难群体,需要通过周到细致的社会工作服务,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东莞有15000多家外资企业和众多的民营企业,新莞人超过600万。庞大的新莞人群体缺失情感关怀和家园归宿感,劳资纠纷频繁、治安形势严峻、新老莞人隔阂,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东莞对社工人才的需求巨大,但由于东莞的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东莞在职社工只有700多人。社工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东莞社会工作发展和建设幸福东莞的一大瓶颈。

  (三)社工人才结构不合理。社工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①东莞籍社工人数偏少。据统计,目前东莞籍社工仅有150多人,约占20%。社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的社工需要进驻社区,社工要与东莞的基层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生活。外地来东莞的社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一样等实际问题,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和磨合期。②技术职称偏低。不少的社工都是初级技术职称,社工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人文素养不够深厚。③工作经验偏少。大部分的社工是刚从大学校门跨出的社工专业本科生,虽然学过社工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社工的实践经验,实操技能并不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艰难前行。④年青人偏多。年青人虽然有着热心奉献的工作激情,但思想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周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容易导致悲观和迷茫情绪。

  (四)社工人才稳定性较差。一方面,由于东莞社工行业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成熟、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比较差、薪酬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晋升空间较少、社会地位偏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少的社工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合同期满,就会选择脱离社工行业,导致社工人才流失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社工事业,对社工人才的竞争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导致行业内部的社工流动也比较频繁,促使社工人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降低服务成效。

  (五)社工的具体管理不到位。首先,社工的角色与定位不明晰。社工接受社工机构的日常管理,接受香港督导的专业指导,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从理论上来看,这种角色定位好像很完美。但从实际上来看,就是多头管理和多重领导。一项工作至少要向三个部门汇报,尤其是在社工机构、督导、用人单位存在意见分歧时,用人单位有用人单位的“考虑”,机构也有机构的“苦衷”,督导有督导的“专业”立场。社工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其次,尚未建立有效的社工监管制度。有些社工利用这个漏洞,迟到、早退、随意调休甚至旷工,损害社工的职业形象。东莞曾出现某机构的几名社工以返回机构开会为由请假去逛街,在逛街过程中被用人单位领导遇见的情况。最后,社工的工资并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社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有些社工对待工作马虎,缺乏责任心,不思进取,不注重服务质量,导致社工的作用受到不少用人单位的质疑。

  因此,加快东莞社工人才的建设势在必行。

  办 法:

  一、多种手段提升人们对社工人才的认知度。

  一要提升社工人才的专业能力。社工人才要能得到社会和人们的普遍认可,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提高社工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升解决东莞社会问题的本领,用有所作为赢得社会地位和人们的赞同。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搭建普及社会工作服务的推广平台,借力网站、专刊、专栏、海报、讲座、论坛等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让东莞社会各界和东莞人民充分认识、自觉支持、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二、稳步增加社工人才的数量。

  大力实施社工人才东莞战略,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既是构建和谐东莞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东莞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还是转变东莞政府职能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东莞社工人才建设应该在总结经验和大力提高社工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社工人才队伍,促使社工人才队伍逐步适应东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的重要力量。

  三、花大力气优化社工人才结构。

  一是与东莞理工学院深度合作。东莞理工学院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东莞相关部门和东莞理工学院应该紧密合作,积极培养东莞本土社工专业人才。二是考虑制定奖励政策,给予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的社工一次性发放一定的奖金。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终身学习培训机制。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岗社工争取机会继续学习和深造,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在加大力度引进有实际经验的高素质社工人才的同时,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吸引和留住现有的优秀社工人才。

  四、逐步提高社工人才的待遇。

  在香港,社工人才的待遇相当于公务员水平,是一种令人尊重和向往的职业。考虑到东莞社工的实际情况,社工人才的待遇不可能一步到位提高到香港社工人才的待遇水平,但应该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确有真才实料、贡献突出的社工人才的薪酬待遇。要将社会工作人才表彰奖励纳入我市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各种类型的人才同等对待。对于业绩突出的社会工作者及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

  五、加强社工岗位职责管理。

  要明晰社工的角色与定位。要把“社工接受社工机构的日常管理,接受香港督导的专业指导,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这些指导思想细化成规章制度,并建立多方沟通信息的平台,确保社工机构、社工、香港督导、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畅通。要建立有效的社工监管制度。应建立社工人员岗位责任制,细化对服务机构及社工人员的考核评估指标,并把考核结果与社工的收入挂钩,奖勤罚懒,甚至辞退不合格的社工。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