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立医院担负着全市人民群众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并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培养后继医学工作者的任务。在保证全市群众的健康、发展我市医学科学技术水平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多年来,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过少,我市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医院资金严重不足。这不仅阻碍了公立医院的发展,无法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医院为求生存,不得不将医院运营的成本转移给就诊的患者,形成了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导致医患关系日益恶化。
医疗行业不仅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也是一个关系到群众利益的民生行业,需要不断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医院的规模和水平都有超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成长,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这种运营模式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廉价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心理预期,作为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医院作为行业主体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力求节省运营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但是医疗改革不能只在医院和医务人员身上做文章。
目前,公立医院的生存困境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首先,医院必须为患者提供舒适方便的就医环境。医院环境条件和基本设施(房屋)的改善,更是一个惊人的资金数字,那些政府投入少或根本无投入的公立医院,只能是望楼兴叹了。
2. 医院是一个高科技和高技术的行业,医院要生存、发展、进步,就要不断更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每年数千万的设备投入,使医院不堪重负。医疗设备投入不到位,医疗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医院的长远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3. 医务工作者是一个高科技和高技术的群体,要想有更好的医疗技术水平,医务工作者就应不断的学习,进修。按照当今医学科学的发展速度,一个医务工作者工作三十余年,应进修学习3-4次,外出短期学习5次以上。这对医疗机构来讲,支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由于资金问题,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每人一生中平均不足一次。严重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 医务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医务工作者工作中没有时间的概念,他们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在工作场所。同时由于医学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科学,高医疗风险、高感染机会等,还可能得不到患者的理解,承受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上本身的待遇并不高,有些待遇(如加班补助、夜班费、保健费等)3 0年不变,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我市多数公立医院加班、值夜班补助费40-80元;保健费30年前12-30元,至今没有变化,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完全不成比例。
5. 我市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不足,不能适应医疗模式转变,医学人文精神也大大削弱,加深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根据全国、广东省和珠三角各市年度报告或统计年鉴的数据,针对财政支出与各市对卫生行业的投入对比:我市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值,更落后于珠三角兄弟城市,与东莞这座经济强市的地位不相称。
办 法:
解决上述矛盾,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国家即将出台的医改方案中只说要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但具体怎么补,国家并没有明确说明。我市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应该明确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额度,根据全省统一标准,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让医院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安安心心地做学问、搞研究。同时,我们建议,不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政府全额资助公立医院试点。参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对部分公立医院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市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
2、完善补偿机制:在公立医院未能实现政府全额资助之前,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经济基础,是医院公益性的核心问题,其承担的社会功能和政策性亏损应该得到政府合理与足够的补偿。政府给医院提供财政补偿,就是为减少医院因营利性压力造成市民看病贵的问题,彰显其公益性特征。补偿机制合理了,医院就可以提供低于成本的服务,医院的公益性就有保障。今年开始,全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如果政府不能足额补偿,势必加重医院的负担,医院会从其它收费中弥补损失,使政府的惠民政策流于形式。
3、建立社会急救基金:东莞市政府建立公益性的社会救助基金,专门针对因没有钱、无人认领、逃跑患者,以及突发性事件和工伤等原因造成的欠费给予补偿,这样可提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降低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
4、建立吸引卫生技术人才的专项基金:政府针对卫生技术人才提供政策扶持,成立专项基金,针对博士以上学历或是正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在配偶就业和子女读书、住居安置等问题给予方便。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提高东莞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总之,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政府增加医疗投入,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和医疗卫生系统所能提供的有限服务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职责所在。希望我市在不远的将来,在医疗投入方面追上兄弟城市的水平,使东莞的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造福东莞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