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有观音山、村头遗址;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大岭山东江纵队根据地;有金鳌洲塔和榴花塔、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袁崇焕故居、黄旗古庙、松山湖等,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然而,无论从高铁站、火车站、客运站到各大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之间的直达公交线路并不完善,交通不便利成了不少市民关注的焦点。以虎门为例,虎门是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国的时装名城、历史名城、旅游名城,城内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沙角炮台,蒋光鼐故居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的胜地,每年,鸦片战争博物馆及其下属四个景点接待游客量都达几百万。
目前,在虎门镇内,到各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情况是:
1、到林则徐销烟旧址,3A路(树田——林则徐销烟池)公交线路,至少需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一班。
2、到威远炮台,2路(怀德——威远炮台),一般发车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一班车,堵车的话时间更长。
3、到海战博物馆,16路(黄村——海战博物馆)
由东莞市开往虎门这几个景点的公交车:有L1(可园——威远炮台)、323(松山湖——威远炮台)为民营线路、228(天安数码城——海战博物馆)为民营线路,这些跨镇公交价,全程费用至少11元。也就是说,真正算旅游景点间的直通车只有L1。从可园到海战博物馆,票价是11元,发车时间不定,最快半小时一班。L1线有时候太晚或者遇到堵车,就在黄河时装城站掉头返程,根本不到终点站海战博物馆站,而且在海战博物馆站停留的时间过短,很多人都搭乘不上,市民不仅抱怨L1公交车过早收车,同时投诉候车时间过长的也不少。
令人遗憾的是,上面提及的所有到旅游景点线路的公交车,都不进入虎门高铁站和虎门中心客运站,这让很多搭乘高铁或大巴的游客来到虎门后,云里雾里,不知如何去到这些旅游景点。唯独只有打的或者是转乘几次车才能达到,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参观心情和时间。既然直达各大景点间的旅游专线少,那从高铁站和汽车站直达这些旅游景点的公交车总该多了吧,现实并非如此,虎门高铁站内和中心客运站内也既然也没有直达这些旅游景点的公交车。
一篇发表于东莞阳光网http://traffic.sun0769.com 2014年11月28日东莞阳光网名为《虎门高铁站:停车难塞车苦打车乱》的文章则反映了东莞交通现状。
文章指出:“虎门站是东莞境内唯一的高铁站,开通三年已不堪重负。日均客流量超1.2万人次,为当初设计量4倍。“停车难”、公交配套落后及出租车管理混乱三大问题,成为最明显的交通顽疾。除了停车难,高铁站饱受外界诟病的还有公交车。2011年12月开通时,媒体公开报道称东莞市交通部门专门开通了三条直达专线,分别是从市汽车总站开往高铁站的公交快线18路、从市汽车客运东站开往高铁站的公交快线19路,以及从市南城汽车客运站开往高铁站的公交快线20路。此外,还开通5条临镇公交线路和3条镇内公交线路,从麻涌、望牛敦、石龙、厚街、凤岗、常平、长安等镇开出的23条跨镇公交线路也将途经高铁虎门站。三年后的今天,高铁站内只有虎门8路和10路、厚街6路和17路、沙田4路公交等5路镇内公交正常运营。今年9月25日,从南城第一国际东开往高铁站的801路公交开通;11月7日,从东莞市人民医院开往高铁站的808路公交开通。因公交快线18、19和20路退出,801和808是目前仅有的两条从高铁站内前往东莞市区的直线公交。高铁虎门站内出租车更成为市民集中吐槽点。无论虎门本地网站问政平台,还是东莞本土社区论坛,都有网友对高铁站内出租车变相拒载、不打表等违规行为的投诉。
办 法:
一个城市的公交系统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莞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东莞市更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如果增加,规范和完善直达各大旅游景点间的公交专线,乘客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1、把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文物保护、交通通信等相关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整体规划散落在各市、镇的旅游景点。
2、开通更多不同景点组合的旅游专线公交车,将市区和下辖各个镇区的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资源合力。又方便旅客出行。同时,开辟的这些线路和市区各大汽车站、高铁站相连,从镇区来市区或者是从省外来游乐的群众转车也将十分方便。
3、规范管理现有旅游线路公交车,增开班次,延长时间。目前,东莞市共有6条旅游专线公交路线,除了L5A之外,还有L1、L2、L3、L4、L5B等旅游专线。有市民反映,这6条公交路线都存在早收车现象。记者查阅得知,L1、L2、L3、L5B普遍在19时45分收车,L4在20时10分收车。作为旅游专线公交,本来就体现了城市形象,更具有服务性,过早收车确实不妥,应适当延长运营时间。
随着私人小汽车的不断增多,东莞市的周期性塞车会愈演愈烈,政府要改善塞车问题,并不仅仅限制人们使用私家车,而是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人们使用高效、价廉的公共交通,而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方。明年,当深莞惠城轨开通,来东莞探亲访友游玩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我们如何完善和满足他们的日益严格的出行要求呢?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市民的宽容理应成为有关部门不断进步的激励动力。现在东莞市政府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给予公共交通发展以优先地位,一个全新的公共交通网络已经逐步成型然而,东莞的公共交通服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周期性的塞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