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不懈的努力,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义务教育方面,2013-2014学年,全市共有小学321所,在校生659138人。初中167所(不含完全中学),在校生201244人。高水平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共有高中阶段学校65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和多层次学校高中部)40所,在校生77045人;中职学校25所(含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63247人。①
以上的数据基本概括了我市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结构。为了更好的深化我市的教育改革,为东莞经济转型服务,根据对市民的意见反馈,市民和新莞人对我市教育工作还存在比较高的期望,对一些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还不够满意,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主要有:1、镇区缺少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城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认的优质学校——五大校,主要集中在城区)。2、镇区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校舍、资金投入不尽相同,与市区学校有差距。3、镇区学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有的学校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与市区学校差距过大。4、学校的领导层办学理念和创新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领导层岗位轮换不够(有的学校主要领导在一所学校任职超过十年以上)。5、优质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入学难,尤其在镇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位配额。(东莞有着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对东莞经济发展的贡献无可替代)。
①部分资料来自东莞教育网
办 法:
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造成了我市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例严重失调;除了安排好本地生源的就读问题之外,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对东莞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我们有理由解决好他们的子女上学问题。
1、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重点解决镇区优质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创造条件,至少在每个区片精心打造多所优质学校,以满足需求。
2、学校领导岗位要进行良性循环任用。一些教育理念新、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的校长、行政应该全市范围支教(主要在镇区),期限可以三年或商榷。支教的结果可以作为其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
3、组织全市的高级职称教师下镇区支教。可以在该教师刚刚晋升高级时,作为晋升条件必须到镇区教学条件差的学校支教一年。作为其晋升高级职称的依据。
4、完善新莞人子女的积分入学程序,简化手续,尽量做到操作便利,公平公正。
5、大力扶持民办力量办学。各片区都要选择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到位,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学校重点扶持。以缓解公办学校学位不足之窘境。
6、继续落实小班教学,通过小班教学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