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天然气业务的应用业务主要涉及船舶改气、水上LNG加注站的建设,目前该业务在邻省的广西北海、西江流域及我国的长江流域、江浙一带已经得到广泛开发应用,节能减排的效益非常明显。该业务的应用及推广在我市还处在空白状态。

  一、东莞水域、船舶数量、动力燃料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莞虎门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广东省重要港口和东莞市龙头园区之一,拥有珠江口53公里可规模开发的深水岸线,海域面积79平方公里,虎门港划分为沙田、麻涌、沙角、长安和内河等五大港区。经了解,目前东莞籍船舶共计380艘(其中约40艘为海船),总载货量达到145万吨。所有船舶以柴油及重油作为动力燃料。目前,东莞境内还没建立水上天然气加注站。

  二、船舶改气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据测算,船舶实施“油改气”后,将在两方面取得明显效益。一是从经济效益看,使用柴油和LNG混燃模式行驶比全柴油模式燃料成本降低20%以上。以一艘年耗油量100万吨的船舶为例,“油改气”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20.25万元,2~3年即可收回改造成本。此外,混燃模式还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机油消耗和发动机维护费用分别可降低10%和30%以上。目前市场LNG销售价格约为柴油的70%,根据长江及京杭大运河内已改造LNG双燃料动力船舶的统计数据,使用LNG替代柴油的替代率约为70%,以内河船舶每年消耗柴油50吨计算,每艘船每年节约燃料费用约10万元,4年左右即可收回改造成本。二是生态效益,在节能减排方面,改装后的船舶排放与使用柴油相比,硫氧化合物和碳烟排放降低70%以上,氮氧化合物减排35~40%,无颗粒物排放,二氧化碳也减排20~25%,发动机噪声降低成10%以上。

  三、水上LNG加注站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2013年9月26日,全国首个水上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海港星01”号在南京八卦洲投入试运行。该加注站采用接岸趸船式,通过栈桥与岸连接。加注趸船通过装卸臂向船舶加注LNG,该装卸臂操作简单智能,且可承受LNG零下摄氏162度的低温。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加注过程中,被加注船舶发生误操作驶离加注站时,装卸臂可自动与被加注船脱离并同时切断LNG加注,以确保安全。

  加注站在设计和应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设计安全合理。全船采用可燃气体检测系统,在可能出现天然气泄漏的地点均安装有可燃气体探头,出现天然气泄漏能及时报警,保证加气站安全运行;卸车区、加气机、控制室等地点均设置ESD急停按钮,保证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停机。二是简易高效。加注站的LNG卸车装置设置在岸上,通过钢引桥一侧的LNG管廊向加注趸船上的LNG大罐补给LNG。运输LNG的槽罐车直接在岸上卸液而不需要上加注趸船,大大降低了加注站的风险。三是节能环保。加注站配备了1台船用90千瓦单燃料天然气发电机组,可满足全站的电力需要。它既能充分利用LNG储罐中释放的闪蒸汽(BOG)气体直接供给天然气发电机组发电使用,同时也明显降低了二氧化碳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最大限度减少了BOG气体挥发造成的浪费。此外,加注站核心技术采用专用低温流体装卸臂的加注方式,可通过遥控实现装卸臂的内臂摆动、外臂伸展及水平回转运动,保证装卸臂与被加注船的正确对接;同时配备紧急脱离装置,保障LNG液体不流出,方便安全。

  以1艘配备15立方米LNG储罐的5000吨船为例,20分钟即可加注完毕,比原来的陆上柴油加注方式要快一个多小时,加注后的连续航行能力可达2000公里。

  办 法:

  1.加快出台政策,鼓励船舶油改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建议政府要把船舶油改气列入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范围大力推行改造,从经济环保方面加以宣导,从帮扶资金给予支持,建立补偿机制。

  2.开放东莞水上LNG加注站的经营权,培育龙头企业。政府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考虑准许龙头企业参与到东莞水域LNG加注站的开发经营,切实解决船舶水上加注LNG的便利性与经济性。

  3.以科技为支持。加快船舶油改气、建立水上加注站的发展步伐,更应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改造及建站的科技水平,对于积极参与项目的企业建立技术帮扶支持。

提案者: 吴育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