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卫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显。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专业化承包服务模式,大部分镇街已完成环卫统筹工作,然而环卫统筹管理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统筹效果差强人意,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据调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基层管理人员观念落后。一是部分镇街政府或村级自治组织只按市环卫清扫保洁标准与环卫专业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存在“一包了之”、“以包代管”的思想,成为“甩手掌柜”;二是部分村级环卫管理人员认为统筹即统管,对参与环卫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环卫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不足,导致出现监管不到位及检查考核不够认真、细致、深入等情况。
二、市场竞争机制未充分发挥。相当的镇街环卫行业市场化出现一家独大、垄断行业的乱象,由于相关行业竞争、监管、价格指引和指导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承包公司甚至以此绑架政府,对内街内巷环卫保洁人员的投入不足,保洁工作不到位,导致保洁效果不理想,个别内街小巷、闲置地存在卫生死角,市场化失去了生命力。
三、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福利落实不到位。一是绝大多数一线环卫工人平均工资处在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范围,承包公司过分追求利润,未按政府工人工资承包预算全额发放给环卫工人,有的甚至还未达到最低工资标准,超时及节假日加班费也基本未按相关法律法规兑现;二是一线环卫工人只基本办理了相应的商业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基本未办理,住房公积金均未办理,同时由于市场化因素,承包公司在环卫工人节、春节均无任何补贴或慰问金等。由于工资待遇低,福利落实不到位,较低工资待遇有时都难以得到保障,环卫工人群体常有出现因拖欠工资堵路、堵门摆工事件,给环卫统筹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我市环卫保洁单价偏低,大部分环卫企业为生存(或追求更高利润),造成偷工减料,致使保洁效果差及环卫从业队伍人员流失严重。据了解,广州、深圳基本按照《广东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综合定额(2013)》的指导定价,佛山、中山等城市的环卫保洁单价也在10-12元/平方米·年,而我市道路作业单价基本为5-7元。
办 法:
1、建立健全环卫市场价格指引及竞争机制。一是制定市级统一的清扫保洁、环境卫生设施保洁与维护、垃圾收运等环卫作业价格定额指引(确保不低于周边城市)与物价指数浮动机制;二是开展环卫统筹招标工作时,应将镇街辖区分为多块片区,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公司,避免出现一家独大、垄断行业的乱象,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各承包公司的作业水平,提升环卫卫生质量。
2、加强全市环卫作业监管,保证环卫统筹效果。建议城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卫“市场化-监理制”的监管,确保环卫作业效果。一是进一步明确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环卫管理机构的责任,完善镇(街)-村(社区)两级监督管理网络,共建监理平台;二是建立市容环卫日常巡查及市场化监管考核制度,明确镇(街)及村(社区)环卫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发挥其积极性;三是加强镇(街)、村(社区)的交流,联合开展市容环卫日常巡查及月检考核工作,邀请人大代表、党代表或村(居民)代表参加月检考核评分,跟踪落实处理,共同加大对承包公司的监督管理力度。
3、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水平。一是主管部门加强环卫行业监管的指导,根据我市实际,草拟环卫工人工资福利保障实施办法,细化环卫工人工资待遇的组成,日工资的折算,奖金、年休补助、节假日加班工资、社保、经济补偿等,进一步统一全市各街镇环卫保洁作业相关的执行标准;二是建议政府在推行环卫市场化统筹中,根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提高环卫保洁单价,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三是建立工资保障机制,着力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保障政府发包给承包企业环卫工人工资预算足额到位发放,保障环卫职工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按政策法律落实到位;四是鉴于环卫工人这个特殊群体从事的最脏最苦最累的劳动,建议我市环卫一线工人的最低基础工资不低于我市政府部门颁布的最低标准工资的110%,实施工龄补贴,并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随经济增长发展,工资至少年增长10%-20%,不断提高环卫一线工人工资待遇。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环卫工人社会地位。通过文化、教育、市政等部门,加大对环卫企业、环卫工人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并引导社会、企业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氛围,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对东莞的归属感,让更多人参与到环卫工作中来。同时由市政府统筹部署,市人力资源、城管等部门指导落实,市环卫协会协助执行,分批对基层环卫工的心理认知能力、安全作业、综合素质、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有部署、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环卫工人的服务意识,引导环卫工人提升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