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市地沟油回收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东莞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巨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东莞市现有常住人口约800万人,若按照人均0.3公斤/天计算,东莞居民日产餐厨垃圾可达2400吨,年产生量约为86.4万吨,由于东莞目前仍未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这一部分餐厨垃圾究竟能产生多少的地沟油难以测算。另一方面,据东莞相关数据调查,目前东莞市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共有约32239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的酒店69家,酒楼667家,大排档10788家,有饭堂配套的工厂20003家,机关、医院、学校、科研单位712家。这3万多家的单位每年同样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以及废弃油脂,按最低15公斤每天每个单位估算,东莞市范围内的餐饮单位每天可产生地沟油原料约483.585吨,年产生地沟油原料约为17.4万吨,可提炼成地沟油成品油约8.7万吨。

  为规范治理这么大量的餐厨废弃物,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包括《东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东莞市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11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2014年东莞市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试点工作计划)的函》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其中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在餐饮行业建立台账制度。根据《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理单位应当建立台账,真实、完整记录餐厨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情况,餐厨垃圾处理单位还应当记录运行数据、产品流向等情况。

  按照管理规范的设想,这样一种台账制度应该能让餐饮行业的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的去向得到有效监管,但现实并非如此。通过调研发现,在上述3万多家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中,仅有约30%通过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地沟油流向比较明确,其余约70%都通过没有资质、没有技术处理能力的回收单位或个人回收,餐厨垃圾有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地沟油流向哪里,根本无从监管。在东莞市环保局备案的具有地沟油回收资质的东莞中油造脂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该公司是东莞唯一备案单位,但每年回收的地沟油却不到产生量的十分之一,大部分地沟油流向不明。

  二、东莞地沟油流向不明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头部门管理,政策法规滞缓。经了解,目前东莞共有工商、环保、安监、公安、消防、食药监、综合执法等7个部门参与地沟油的监管,多部门的监管在某种程度上往往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存在责任不清,分割而治的情况,因此,餐厨废弃物处理目前缺乏联动的、全覆盖可持续的监管机制,使涉及多部门管理的地沟油却反而成为监管盲区。同时,从政策法规层面上说,目前出台的相关管理规定更多为了规范餐厨废弃物的处理,缺少专门针对地沟油治理的政策法规,对地沟油监管执法缺乏有效的依据,从而削弱了对整个地沟油产业链的监督力度。另外,根治餐厨废弃物回收的监管有所松动,由于政府并非强制性地要求餐饮企业建立台账并实施监管,因此往往在严查运动过后,餐厨垃圾流向非法收集、非法使用的关口被继续“打开”。

  二是地沟油背后巨大的利益空间驱使地沟油流向非法渠道。一些个体户白天养猪,晚上则开着小四轮来往于各大餐馆收集餐厨垃圾,甚至蹲下水道捞地沟油,这些商贩将餐厨垃圾简单分离,一部分用来喂猪,分离出来的油则成为黑市地沟油的源头。而对大量小型餐厅而言,为了节省成本或逃避卫生处理费等原因,常将餐厨废弃物以低价格卖给非法商贩以获取自身的利益,或者是肆意的将其倒入下水道中,给非法商贩以收集机会。正是这种供求同需,两者一拍即合。一道贩子将地沟油收集并进行简单加工后卖给二道贩子时一吨油脂可以卖3500元,而二道贩子转卖给回收企业时一吨油脂可以卖3800元。回收企业如将回收油脂加工为脂肪酸用以生产化工原料油时,一吨油脂仅能卖4000元左右,若是加工成食用油,一吨价格可以卖到7000多元。从地沟油到食用油这一链条上的巨额利润差额导致地沟油流向混乱,大大加重了监管的难度,同时使得正规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在竞争中不敌非法企业,进一步影响了餐厨废弃物处置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是缺乏有效的产业链引导也是导致地沟油流向混乱的一大因素。东莞目前并没有大型深加工处理地沟油的企业,也缺乏以地沟油为原料的产业链下游企业。没有一条畅通的、环保的资源化再利用产业链,利润丰厚的地沟油收集、加工、销售等利益链条就难以打破,就无法根治地沟油流回餐桌这一顽症。

  办 法:

  一、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与执法制度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建立长效稳定的监管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主要责任部门,避免多头管理变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与执法制度的建设,及时调整及完善有关监管制度,例如《东莞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从2012年11月1日实施,有效期至2013年10月31日,至今已过去一年多,新的政策仍没有出台,形成一年多的制度真空期,因此在强化监管执法的同时还要实行严厉的监管问责。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体系,扶持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企业合法运行。建立科学合理的餐厨废弃物管理体系,加强对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和收运处置单位的双向管理。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签订餐厨废弃物收集协议书作为换发和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提高餐厨废弃物以及地沟油合法回收的处置率。另一方面,政府应考虑将餐厨废弃物处置企业纳入特许经营的范畴,引导有技术研发实力的民营企业致力于此项治理产业,探索引进先进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降低处置成本,提高产品价值,形成合理的产业链;鼓励有资质的地沟油处理企业合法发展,建立正规、合法的地沟油下游流通渠道,做到来源清晰,去向透明,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可能。

  三、建立绿色资源再生产业链,加速推进地沟油“变废为宝”。要有效砍断地沟油成为食用油的源头,关键在于建立一条能够让地沟油变废为宝的产业链。据了解,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持续研究获得的酶法生物柴油技术,已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运行并选址在虎门港建设一个20万吨/年的酶法生物柴油的生产基地。由于项目生产主要原料为地沟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全部消化东莞本地产生的8万多吨的地沟油,不仅有效遏制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如果得到广泛应用,还可替代传统的石油柴油,减少CO2排放及降低PM2.5,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关注绿色资源再生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大力扶持地沟油资源再利用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地沟油变废为宝。

  四、加强宣传,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试点工作进程。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公益宣传,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宣传报道,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餐厨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配合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回收工作,减少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