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
3D打印技术,是一项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高新制造技术,作为近二十年来制造业智能化革命的一项重大突破,已经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模具及创意产品等许多生产制造领域,带来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深刻变革。有专家表示,从长期看,3D打印技术将彻底颠覆未来战争的模式和对外政策,甚至改变全球科技水平、世界产业格局和经济形态。
国内3D打印技术起步晚,但发展势态日趋升温。3D打印既是制造业,更是服务业。其产业链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3D打印机设备制造商、3D模型软件供应商、3D打印机服务商和3D打印材料的供应商。因此围绕3D打印的产业链会产生很多机会,容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研判,2014年中国的3D打印产值有望达到40多亿元的规模,至2016年将扩大到100亿元人民币,从而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3D打印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省市成立了地方3D打印产业联盟,并在相关政策中提及要重点发展3D打印产业,北京、福建、成都、南京、杭州、青岛、武汉等地陆续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优先支持3D打印产业的快速发展。教育部也正在制订方案,让3D打印机走进学校,普及3D打印技术的观念,培育3D打印的应用市场。
二、我市3D打印技术及应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东莞市作为一个以制造业闻名世界的城市,已经有20多家机构涉及3D打印行业,涵盖了研发、设计、制造、材料、应用、服务等产业链环节,3D打印产业的基础要素已经具备,其中某些技术含量在同行业中占有较强的优势。
为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抱团发展,优化3D打印技术发展环境,在东莞市经信局和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6月,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联合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3家企事业单位,组建东莞市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总部落户横沥,助推东莞3D打印产业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看,目前3D打印行业在东莞还处于培育推广阶段,3D打印产业在东莞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东莞3D打印行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一些较大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不属于3D打印产业,大多是借助已有或引入的技术来源,进行项目产业化。
2、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3、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尚未出台。缺乏前瞻性、一致性、系统性的产业政策体系,包括发展规划和财税支持政策等。
4、行业管理亟待加强,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改善。5、教育和人才培训制度急需加强。
在传统制造优势逐渐丧失的今天,东莞若能率先布局3D打印产业,借助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助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和巩固我市在该行业未来的优势地位,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意义重大。在连续两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3D打印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也一再被提及,政府对3D产业的重视与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办 法:
一、明确产业发展规划与引导,推动3D产业重点发展
工信部目前正在制定《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发展纲要(2014-2020)》。一旦纲要正式公布,将对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市应及早做好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业的相关规划中,并将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二、加强3D打印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1、加强产业联盟运作的规范性与活力。联盟内的企业要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培训、交流等公共服务,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2、进一步加强协同研发创新发展。加强与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强化技术标准、专利及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产业链、生态链。3、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3D打印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的发展。4、培育和发展3D打印产业平台和市场平台建设,包括3D打印电子商务平台、3D打印及周边项目投融资机制等,解决应用市场问题,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政府扶持研发及推广应用力度
利用东莞深厚工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良好的创业环境、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之都、制造业强市的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扶持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每季度开展1-2次对接活动,在工业设计、生物医疗、文化创意、教育培训、装备制造、模具制造等行业,选择重点企业进行先行先试,推广应用。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强化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
1、加大资金扶持。建议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牵头,市经信局、科技局、外经贸局等部门协助配合,尽快制定3D打印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针对3D打印产业的特点,降低财政资金扶持的门槛,改变传统的以税收、生产规模和销售等方面对产业扶持的评定模式,集中资源支持3D打印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2、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于涉及3D打印技术的研发、生产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对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生产和应用3D打印机,支持3D打印设备的进出口,加强对3D打印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对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在市场销售、社会推广上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3、强化人才扶持和应用化市场培育。一是加快引进3D打印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在项目、资金、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的相关政策。二是支持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将3D打印技术纳入相关学科,培养我市急需的3D打印技术人才;支持教育部门把3D打印知识纳入中小学通识课程的学习。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3D打印产业各类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应用示范推广,努力培育市场需求。在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机构进行3D打印技术的展示、宣传和推广;在社区、公共场馆、工业园区建立3D打印的体验馆,让更多的市民、企业了解3D打印技术,培育市场消费点;发展3D打印服务中心,推广3D打印技术应用,为3D打印产业积累应用经验,力促我市3D打印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