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东莞市委市政府发布《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修订本),正式向外界推出了水乡特色发展的路线图和建设美丽水乡的时间表:以水乡生态为基础,充分发挥水乡文化底蕴,积极探索水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努力打造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

  东莞水乡网区属于东江三角洲河网区,是珠三角中河网密度最大的区域,包括10镇1港: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石龙、万江、石碣、高埗、沙田和虎门港。东莞水乡片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水乡生态环境和相对浓郁的水乡人文环境。近年来,水乡地区各镇街的文化挖掘和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龙舟文化、曲艺文化、醒狮文化、祠堂文化、美食文化、书画文化等;各镇区也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采取了种种举措:1.利用特色节庆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2.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园区。3.改造提升特色街区和保护性开发古村落。4.对传统工艺进行文化修复及创新。

  但在调研中,通过资料汇总,我们发现目前在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1.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历来相辅相成,但过去多年粗放式的城镇发展模式,致使多镇目前城镇布局不够合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交错混杂,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岭南水乡村落的传统肌理、风貌有待进一步修复,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方面的开发发展。

  2.利益协调、分享机制不够完善。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需要优质项目的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土地统筹是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在土地统筹过程中客观存在社区利益与城市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商业利益与生存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同时,我市目前征地拆迁补偿仍参照东府办〔2009〕99号文执行,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利益协调分享机制的不健全、补偿标准未能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使得征地居民与政府的矛盾凸显,进而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土地统筹面临困境,优质项目难以真正落地。

  3.水乡镇街的文化传统,相似性很强,如舞麒麟、七夕习俗、放河莲花、龙舟、花灯等,几乎水乡各镇街都有,且大同小异,容易形成“千镇(村)一面”的印象,而且也带来资源的重复浪费。

  4.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文化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印刷复制、文化产品制造等传统制造业的非内容产业,创意设计、动漫、艺术等文化产业较为落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不高,与水乡区经济发展规模极不对称。

  5.近年来,随着文化战略的提出,各镇街对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还普遍存在对文化消亡的危机意识不足的问题。很多所谓的“文化开发”其实是以传统文化为噱头,摇旗呐喊;以保护为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实,不但没有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反而造成现有文化遗存的损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

  办 法:

  1.结合东莞市水乡经济区统筹发展等契机,通过环境治理、生态保育、产业升级等措施,全面治理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快恢复原生态的岭南水乡特色风貌,其中大力建设水乡名村和特色村落,并深入挖掘该片区拥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努力将各镇建设成为生态旅游镇、现代产业镇和人居幸福镇。

  2.市政府在制定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应更多考虑水乡地区特点及经济社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科学制定相关指标。并进一步整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把更多的项目和资源倾斜到欠发达镇村。

  3.水乡各镇街共同举办节庆活动,形成良性竞争。由市政府统筹、协调,水乡片共同举办这些特色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避免同质化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每年轮流在不同的镇举办节庆活动,各镇街互相激励,形成良性竞争局面,这样的文化节日才不断有进步、才会长久。

  4.树立“东莞水乡文化”的品牌,重点推介区域整体形象,推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精品文化产品。共同组建水乡各领域文化联盟,创新水乡文化发展“文化、旅游、节庆、商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文化系统产业链建设,打造“创意与设计——生产加工——商贸——旅游”的系统产业链,使文化走近生活,产生经济。

  5.把握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如“保护第一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强调坚持以保护为中心,确保文化不被破坏;“入乡随俗原则”,强调不能一味迎合游客的需求,不干扰社区的生活方式,不对当地社会、文化造成伤害,本着入乡随俗观念,不过多发展商业,不搞商业性民俗表演,而是与当地居民一样,遇到节日一起过,平时则体验日常生活。“使用付费与回报社会原则”,提出旅游收入应回报社区居民,以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自觉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