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就要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必须站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主动思考对策、提出建议,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洞察秋毫、出谋划策,甚至未雨绸缪的“智囊”作用。因此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格局,建设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体系,对推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亟需在全市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的氛围,建立起全民的生态文化基础,进一步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每个人的精神和灵魂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加入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列,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办 法:

  一、成立宣传领导机构,完善组织保障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政府层面成立领导协调机构统筹进行,建议在市文明办基础上加强力量,增加相关部门,成立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其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环境宣传教育规范化、法制化和全民化,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

  二、发挥媒体优势,建立和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传播体系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传播媒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构成了覆盖各类群体的迅速、强大、全方位、全天候信息传播形式,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最重要的工具。发挥媒体优势,有助于各级管理者倾听真实的民生民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决策、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范围。一是发挥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二是发挥媒体反应快速的优势,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力;三是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监控力;四是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扩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三、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宣传教育监督体系

  舆情信息工作是架起领导联系群众的桥梁,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职能。通过舆情信息工作了解掌握群众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态度和意见,真实反映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才能科学的分析和引导社会心理和群众心态的走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同时,舆情信息工作能全面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加以推广。一是建立环境舆情收集机制,以加强对社情民意和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二是建立舆情监测机制,以准确全面的舆情动态服务科学决策;三是建立舆情预警平台,以加强舆情跟踪和防范各类负面问题的发生;四是建立舆情报告制度,以促进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行动体系

  环境宣教工作应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规划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行动体系和工作机制。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确定宣传教育工作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实施。要定期开展分析研究,掌握工作进展和发展动态,加强科学引导和指导,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考核,把生态文明宣教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扩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影响力;二是推动环境教育法制化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公众和社会环保组织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宣教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五是建立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科学考量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成果。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