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至今,东莞在打造“文化新城”的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如今,477个文化广场遍布城乡,一年数万场文艺演出和日常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给安全问题带来了压力。如:2014年12月31日晚,东城酒吧街、万达广场楼下、汇一城购物中心、雍华庭、星河城、石龙等聚集场所,出现东莞市民万人跨年倒数齐狂欢场景的活动,人头涌涌,场面火爆。而当晚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的群众拥挤踩踏事件,给东莞类似活动敲响了警钟。作为人口大市的东莞,如何未雨绸缪,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与机制,方能保一方平安。笔者实地走访部分公众聚集场所,未见任何安全指示牌、警示牌,也未见公共安全主管部门的处理、投诉电话等有效的便民应急措施。反之不难发现不少参加广场活动的群众自拉电线(从路灯的电线杆下方私接电源)、地面出现裂缝后的凹凸不平、石砖破裂、高低不平的台阶、广告牌拆除后留下的铆钉或拉横幅后留下的钢丝绳子、人行道上的障碍物等等安全隐患,在人群聚集拥挤时,如果有人绊倒,则容易产生混乱,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办 法:

  1、完善人员聚集场所安全管理机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文化广场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大商场外广场由经营单位负责,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落实,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应急预案。

  2、完善安全出口指示、文明公告、标语、疏散标识,增加晚间反光功能,做到一目了然;标明主管部门、单位名称以及联系方式,方便市民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可以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进行整改。

  3、全面梳理全市重大活动安排,对有组织的要严格执行审批报备制度,对没有组织的人群聚集,要及时加强安全风险预测评估,提前制定安全保障措施;节假日,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巡逻指挥,合理控制人流,实施车辆管制,以确保平安和谐。

  4、加强日常检查、巡逻,对堵塞、占用安全出口的障碍物、流动摊贩要及时清理和疏散,高低不平的台阶粘贴一些反光纸起到警示作用,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5、为解决群众开展广场活动电源需要问题,市政部门在广场适当安装少量的开关,便民安全,减少隐患。

  6、对人员经常聚集场所进行一次大清理,把已经破损的地面、砖块及时进行修补;清理广告牌拆除后留下的铆钉、钢丝;等隐患。并建立长效机制,主管部门严格监督广告商在今后的行为中必须做到清场彻底干净,而不是为省事留下尾巴。

  7、通过媒体宣传,如公益广告、新闻等方式,加强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8、继续开展学校、企业有针对性的各类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市民的紧急疏散意识和能力。

  9、加强节假日信息研究甄别,及时发布预警并采取防范措施,切忌麻痹大意,确保应急反应机制迅速及时有效运转。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