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东莞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调整期,迫切需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东莞旅游业发展一直徘徊不前,呈现不平衡发展的“跛脚”态势,即组织东莞人出去旅游的多,吸引外地人到东莞旅游的少。如果能将东莞“世界工厂”的名片、制造业优势与专业的旅游策划完美嫁接,将会极大地促进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东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旅游正是这一模式的最佳选择。通过‘工业旅游’可以实现为企业推广品牌、销售产品、为消费者获得实惠、促进旅游业多元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多赢’局面。

  东莞市的工业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呈现出资源较多、开发速度缓慢,工业旅游观光产品单一、数量少,缺乏特色、游客接待不足,导游水准不够高、社会影响力不够大等现状,但发展势头不错,已经引起政府、企业界和消费者的重视。

  办 法:

  1、将工业旅游放置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层面。

  工业旅游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宣传企业形象、促进销售、提高效益的新手段和新平台,是工业企业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神奇效用就在于能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中认识企业、认同产品、认知城市,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工业旅游是东莞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最佳路径,因为,工业旅游能解决工厂淡季问题,将仓库积压物品清空,通过产品来给企业赚口碑。因此,只有重视发展工业旅游,将其放置于重要的层面,才能达到企业、产品、城市“三赢”的目的。

  2、完善政策、当好“推手”。

  政府相关部门应事先对发展工业旅游进行系统的调研、规划和策划,制定并完善工业旅游发展政策体系和推进措施,为企业发展工业旅游当好“推手”。从长远来看,政府主要从三方面发挥作用:一要着眼可持续规划工业旅游发展计划制定,推动产业规模化、成熟化。二要着重打造本地工业旅游资源完整链条,推动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三要着力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推动产业服务带动作用。

  3、根据东莞实情,创新和打造工业旅游特色项目。

  应重点打造以下两项:第一、打造工业遗产特色旅游项目。东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上千万外来工的参与。建议在市中心选一处合适的地点,建一座外来工的雕像和博物馆(或在市展览馆内专设陈列室),感谢他们对东莞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并向所有曾经或至今还在东莞挥洒汗水的外来工征集文学作品,扩大社会影响力。保护和利用好各镇区工业遗产,开发挖掘其文化内涵,如:作为广东改革开放重要标志的“太平手袋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莞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东江水泥厂”、全国第一座由农民集资修建、靠收费还贷的“高埗大桥”等等。这样既能留下历史,又为外来工重返故地留下念想和温馨,同时还能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第二、突出一镇一特点的工业旅游特色。“厚街鞋业”、“虎门服装”、 长安模具,“大朗毛织”、“茶山食品”、“大岭山家具”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机遇加大其工业旅游宣传力度,展示其产业集群独特魅力,让更多游客通过工业旅游,认知东莞。

  4、完善和健全配套设施。

  开发工业旅游要求相应的配套设施,如专供游客通行的参观通道、厂区内的各种指示标牌、专门的交通运输工具等。另外,还要健全安全设施,既要注意游客的安全,又要注意企业及产品的安全。因此,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使二者有机统一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总结有关经验教训,确保“产”、“游”互不干扰,互相促进。

  5、做好导游的选拔培训工作。

  工业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游客对该工业产品及其生产流程、工艺特点、产品鉴定等一般都是门外汉,导游的解说对游客在旅游中能否得到期盼的知识和趣味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