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步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原有的就业结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与市场上满足要求的工人数量非常有限进一步对立;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长株潭一体化、武汉经济圈、郑汴一体化和中原城市群等战略的实施,内地务工人员开始逐步流出我市的劳动力队伍,目前的就业工人保有数开始逐步下降。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促进本地户籍青年就业并加快培养其成为劳动力后备队伍?如何为我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智能装备产业提供素质过硬、规模相当的产业技术工人,为实现高水平崛起战略提供现代劳动力资源保障?这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户籍青年和产业工人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社会公众普遍持有的对产业工人的不公正看法不利于户籍青年成为产业工人;第二,产业工人的工资不高和待遇差成为其就业的最主要障碍;第三,产业工人技能不足,缺乏提升自身技能的途径和培训;第四,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缺失,技能培训补贴偏低。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硕士以上800元/月,本科生500元/年,大专生400元/年,中专生200元/年,补贴年限为自工厂就业起两年内。这一政策由东莞市统一规定,并由东莞市财政负担。但该政策自2008年起实施已有多年,补贴数量从未调整,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户籍青年的促进作用已经不大;第五,后备人才储备少,影响产业工人就业大军的可持续性。
办 法:
1、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当地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稳定发展和不断壮大是吸收劳动力和解决产业工人培养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企业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才能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在职培训,并有能力和动力去培养更多的产业工人。因此,各级政府要努力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和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做好技工职业宣传工作,营造尊重技工争做技工的良好氛围
要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消除公众对技术产业工人的认识偏差、误解和歧视,传递“尊重工人、尊重技工、平等就业、就业平等”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各级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广泛动员,积极宣扬正确平等的就业理念,并能够将尊重技工、尊重产业工人的精神贯彻到实处,让人们打心底里尊重技工,让全民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理念。
3、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适当提高现有的补贴和奖励标准
除了企业外,各级技能培训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要提供基本的就业培训类公共产品,积极为户籍青年掌握、提高技能水平创造机会。同时要开展调查研究,对现有的各类培训补贴、就业奖励标准进行客观评估,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提升补贴和奖励标准,提高户籍青年从事技术工作、成为产业工人的积极性。
4、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后备人才
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规范化的教育,产业工人的培养也不例外。在当前,国民教育系列的本专科教育以及企业在职培训都不太可能培养大批量的产业工人,惟有建立和发展规模化和正规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让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才能培养和储备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各级技术人才,才能为东莞的高水平崛起提供充足的动力和保障。
5、保护产业工人的劳工权益
企业要尊重产业工人,致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就业条件,保护好他们的各项权益。而作为政府部门,更要监督企业切实履行好尊重工人权益的各项义务,坚决同各类侵犯劳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作斗争,捍卫产业工人的合法利益,特别要注重女工的权益保护(问卷调查表明,现在企业就业的户籍青年中,大多数为女性青年),建立健全各类公益组织,做好女工的维权工作。同时要为青年人解决好恋爱婚姻、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家居养老等问题提供配套设施和便利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就业、长留东莞。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