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为了实现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重组,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定位准确、各负其责、各行其是、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国家推行的医疗机构配套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这种模式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促进社区(乡村)卫生发展,缓解居民“看病难”的理想模式。然而由于转诊服务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民营医院尚未纳入到社区卫生建设发展规划中去,加之民营医院开具的发票得不到各地社保主管部门的认可等原因,民营医院的医疗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办 法:
1.建议完善转诊制度和监督机制
新医改中指出,“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使得双向转诊变成了向公立医院的“单向流入”。因为社区卫生站是各大公立医院的派出机构,存在上下级关系;多数社区卫生站的负责人都来自公立医院,部分领导甚至规定不能向民营医院转送病人。此外,由于社区医院与公立医院关系紧密,拥有编制、绩效、职称等成长空间,民营医院的人才开始向社区卫生站流入,给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一方面进一步规范转诊制度和监督机制,制定规范和保障双向转诊的条理,严抓制度的落实,对不符合规定的单位进行教育和惩处,打破以往以“关系”纽带为主导的转诊模式,形成以患者的意愿和实际诊治需求为导向的双向转诊机制,在有效环节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同时,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促使各家医院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
2.将民营医院纳入基层卫生建设的规划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建设已纳入市政府的工作之中,但目前民营医院尚未被纳入各地社区卫生建设发展规划内。我们建议政府积极支持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建设和最基层医疗服务工作。通过向民营医院购买服务等方式,让具有资质和实力的民营医院享受在东莞市各镇区建设门诊的权利,并对政府委托其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予以补助。这样一来有助于建立民营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良好的双向转诊关系,使民营医院逐步在患者中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口碑,让全部的医疗资源都能投身到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中来。
3.建议政府统一民营和公立医院发票,方便患者报销
民营医院的发票由地税监制,发票未能得到各地社保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以康华医院为例,外地社保患者在康华就诊取得发票后,回所在地区报销,其社保管理部门往往不认可,要求患者必须拿到医院医疗许可证或是营业执照证明方可报销,有部分地区甚至坚决不予报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制约了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为此,建议政府能将民营二级、三级医院纳入各地社保报销范围,并做好各地区定点医院准入名单的公告工作,统一民营和公立医院的发票,让患者能顺利报销,不用为了报销发票问题多次往返医院和社保局。
在东莞,民营医院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量的一半,在为百姓提供各种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医院与民营医院转诊的障碍,让病人无法根据意愿选择医院,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多家权威媒体都曾报道病人无法转诊到民营医院的事例,给病人报销和自主选择医院带来重重困难。为此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支持,打破现有的壁垒,发挥好民营“企业”的资源与制度的优势,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民营医院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