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和条件。工业革命之后,整个世界的环境呈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东莞是一座世界级的制造名城,未来也将成为极具魅力的现代生态都市。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生态优美怡人、社会和谐稳定、公共服务健全的新型城市,这一系列都与优质的空气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近来年东莞政府部门在治理生态提升良好的空气,给全市营造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要求,同时也加大投资力度与监管监督力度。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在此,本人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市空气质量,谈谈个人的想法。
办 法:
一、高污染工厂不宜集中,防止污水、废气乱排乱放现象
近年来,东莞市企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的成效,引进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生态产业园便是值得周边地区借鉴称赞的活标本,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环境污染的问题上也在不断努力完善各项法规,提高各项监管机制,近期,我市召开冬季大气污染防控专项行动工作会议,部署重点污染源隐患排查和强化减排等11项举措。包括加强火电厂烟气达标排放监管、强化高污染禁燃区管控,推进“黄标车”淘汰等举措。同时,增加主要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实施PM2.5中度污染应急措施。
东莞大小河流众多,给一些不合法或高污染的小型加工厂有了可趁之机,为防止偷排乱放污染物,建议类似的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
空气质量日渐下降,给人们造成的困扰倍受关注,环境问题连年来受到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近十年来不断的加大投入给予补救,但效果仍然是极其有限的,本人觉得必须提高全民意识,让环保问题成为每个人心中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据悉,我市将发起“绿色出行日”活动,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倡导和推行绿色出行、公交出行,减少市民自驾车和政府公务用车使用频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据统计,2013年东莞机动车辆上牌量达180万部,市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车辆80部,15年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且新车入户量呈每年8%上升量,随便绿道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市民出行以机动车辆代步的现象,本人觉得东莞可借鉴深圳做法,增设一些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网点,提升城市亮点,方便市民节假日出行。
三、加强河道治理,实施源头常态化监管。
国家二十五规划纲要,针对空气环境污染也做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15年,全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
近期,东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向媒体公布了水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市环保和水务部门对全市所有镇街的水、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全市设有3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各镇街辖区范围内承担供水功能的河流、水库均纳入水环境监测考核范围。
东莞各镇街近年来针对各主要河流做了大手笔投资规划,许多曾经臭气熏天的污水沟焕然一新,成为市民休闲景点。但也有不少河道仍然存在源头难监管的问题,河道上游或各排放污染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个人建议,应加大监管力度,实时有效地对各污染源头进地管控。给市民一个长期稳定的休闲去处,也给这个城市一片洁净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