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把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摆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的突出位置。依托东莞读书节这一载体,积极倡导社会大众养成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引导广大市民培养“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让阅读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形成了“时时闻书香,处处听书声”的阅读氛围。但是,当前互联网、手机以及其他手持阅读器等新媒体阅读方式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人们更多时间都在面对碎片化的信息,真正留给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书籍这类需要细读和深读的人占比例也呈下降趋势。阅读虽是一项私人的活动,但也需要政府的投入、组织、引导,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市民创造一个非常好的读书环境,吸引越来越多人愿意读书、享受读书。

  办 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并组织实施。一是制定全民阅读规划。规划要阐明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确定开展全民阅读的主要目标、实施单位、部门分工、经费保障、重点群体、监测评估等,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组建全市阅读指导委员会。联合阅读研究人员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阅读研究协会,培养专业阅读推广人员,为全市阅读推广活动导航把脉,提供专业引领、收集阅读意见,推荐优秀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策划配套活动,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引导民众阅读品位,全面推动读书活动深入开展。

  二、加强阅读阵地建设优化阅读空间。一是完善社区(村)阅览室软硬设施。我市社区(村)基本都有阅览室,但大部分地方小,图书种类和数量少,且成年人类的图书偏多。学生和外来工是去阅览室读书的重要群体,阅览室要尽量提供更新更全的图书和宽敞舒适的空间给这些阅读群体。可以号召群众捐献图书,也可将社区(村)阅览室的管理交给家长和学生志愿者等,如招募“亲子图书志愿者”、“小小图书志愿者”等,通过志愿者服务一方面减轻社区(村)管理压力,另一方面满足目前中小学生都需要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二是推动落实企业文化阅览室建设。督促、指导并帮助新莞人较多的企业建设职工文化阅览室,添购适合务工人员特别新生代务工人员需求的图书。市文化部门可以组织开展送图书进工业区、到工业园区开展阅读服务、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帮助企业加强文化阅览室建设管理。也可以指导企业发动内部员工或同园区员工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提高企业文化阅览室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扶持并发挥好实体书店的作用。把实体书店发展纳入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对书店的城市区域分布进行合理布局,通过政府扶持加大书店在住宅小区和农村社区落户的数量和质量,如进行减税(小书店以营业税为主,大一点的书店主要是增值税);也可参照目前新华书店享有的返税政策,使民营书店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让民营实体书店能够健康发展,并发挥更多的功能。

  三、加强学校和家庭阅读的指导帮助。一是推动学校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完善教育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将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学校质量评价体系之中,减轻课业负担,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课余和节假日有阅读时间;组织文化名人、社会名流、志愿者进校园,定期为孩子阅读、朗读、演讲提供指导,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讲比赛,营造阅读氛围。二是推动家庭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进一步加大全民阅读的宣传力度,引导并鼓励各个家庭重视各自家庭阅读,特别是重视孩子早期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电视宣传片、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教育家长树立现代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读书升学的纯功利性的学习阅读能有所抵制,鼓励孩子们进行课外的经典阅读。积极开展“书香家庭”建设,鼓励家庭成员创建各自的“一平方米”小图书馆,通过开展家庭阅读活动,比如家庭朗诵活动,家庭读书活动等等形成家庭阅读的好风气。

提案者: 殷炯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