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不仅改变了华南地区无重大科学装置的历史,而且随着散裂中子源的建设使用,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势必给我市、我省乃至华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依托散裂中子源,打造东莞科学城,对我市实现二次创业和高水平崛起意义重大。

  办    法:

  一、准确定位东莞科学城。

  一是华南地区乃至我国规模最大的科学城。二是国家级水平的科学城。三是以先进科技研发为动力、齐全产业集群以支持、宜居生活环境为保障的集科技研发、产业集群、高校教研、休闲宜居和城市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科学城。四是与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相对独立而又优势互补、融为一体的科学城。

  二、创新东莞科学城建设运营机制。改变以往市政府大包大揽、全额投资的传统做法,走股份制现代企业道路。科学城的建设运营,既可以市、镇、村三级投资,也可以面向社会,大量吸引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既可以是大朗及周边镇参与,也可以扩大到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可以是科学城范围所涉及到的;既可以是资金投入,也可以是以土地资源作股;既可以是整体参与,也可以是项目合作。从而既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又可以调动镇、村参与的积极性,并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做到各方参与,利益共享。

  三、打造东莞科学城配套措施。

  一是尽快编制整体规划。早日谋划科学城覆盖范围、占地面积、功能分区设置、产业配套集群等,初步确定核心区、辐射区、建设分期以及资金筹集方式等。同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和升级空间。

  二是尽快成立筹建协调机构。应包括发改、城建、规划、国土、科技、财政、环保、教育、文化等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镇村,统筹科学城建立运营前期事项以及探讨科学城今后运营模式。

  三是尽早启动土地统筹控制。严格控制科学城覆盖镇村的土地利用,尤其是科学城用地及周边控制区,尽量将土地统筹走在前面。同时,可以探讨科学城覆盖村整体搬迁的可行性。

  四是加快人才储备。一方面,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科技研发高端人才、项目领军人才来莞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居住、消费、休闲、医疗、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大专项教育资金投入,引导本地人才专业化、科技化,使其学有所专、学有所用,从而培育一支集科研、创新、应用于一体的本土人才队伍。

  五是着手产业培育。要充分利用散裂中子源所衍生的高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生物制药工程、医疗治疗、材料检测等相关产业,出台诸如投融资、税收、科研扶持等系列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优力度,培育产业集群。

  六是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力度。通过引进创办高校、成立高校研究院(部、所、中心、室)、设立企业研发中心(室)等多种途径,采取成果转让、委托研发、技术共建等手段,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和科研成果民用化、产业化。

提案者: 大朗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