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业纳入城市经济的动力机制,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努力建立独特、鲜明、有招揽性的旅游形象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本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旅游工作紧紧融入全市的中心工作,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并按每年10%的额度递增,专项用于支持旅游事业发展,大力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全面实施旅游形象战略。目前,东莞市旅游产业规模已达到300多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旅游产业不但已成为东莞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东莞市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
实现“高水平崛起”已经成为近年来东莞的发展新目标,而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则是高水平崛起的一块重要拼图。然而从2013年福布斯中文网推出的30个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单上各评选指标数据来看,东莞排名最靠前的是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排在第65位、4A及以上旅游景区数排在第70位,国内旅游人数仅仅排在100个备选城市中的第80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东莞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国内旅游人数偏少,国内旅游收入不多。为适应经济社会全面深刻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东莞旅游业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亟需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办 法:
一、抓好传统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珠三角第一村“蚝岗古人类遗址”,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1839年,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曾孕育出袁崇焕等一批英雄豪杰,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东莞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1978年9月,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开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东莞市新的旅游景区(点)不断增多,新八景、玉兰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岭南美术院等城市景观形成,袁崇焕纪念园、新华南MALL•生活城、粤晖园以及大岭山森林公园、同沙水库生态公园等相继向游客开放,成为东莞市旅游休闲的亮点。
虽然我们的传统旅游项目在全国城市旅游资源排名中并不显得靠后,但旅游收入并不靠前,这说明我们对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以及包装推介不够,旅游项目没有充分优化,旅游资源零散,旅游景点缺乏规划与深度挖掘,形成不了“印象东莞”精品旅游线路。因此,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就要高标准抓好旅游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如统筹谋划虎门销烟遗址、海战博物馆、威远文化生态旅游岛、沙角炮台等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推进东莞水乡旅游发展规划的落地、岭南水乡特色旅游示范地品牌的创建、东莞水乡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区的创建,整合茶山南社和石排牛过蓢古村落、塘尾古村落、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的历史人文及东莞生态园和清溪、谢岗等镇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东莞东部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等,集中力量打造“印象东莞”旅游品牌。
二、发挥产业优势,打造“工业旅游”线路
“工业旅游”作为生产力的力量外延,正极大推动低碳社会发展,其表现出来的活力和蕴藏的潜力,被国内外城市所看重,并提升发展。“工业旅游”看似一个新鲜的名词,但与它相关的“工厂直营店”、“厂货直销”却为不少东莞人熟悉,“带游客到东莞的工厂观光购物”,是“工业旅游”在东莞最早的萌芽,因此可以说东莞是最早推出“工业旅游”的城市之一。目前东莞是国际制造业名城,拥有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东莞生态园、东部工业园、厚街家具展、大岭山家具制作产业群、虎门服装、大朗毛织等等产业集群产区,一场以“工业旅游”为切入点,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形象为落脚点的社会实践,正在东莞风生水起。如何进一步依托东莞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打造好具有东莞特色的“工业旅游”,是东莞当前旅游产业亟待研究的。旅游与工业是相互支持与协调发展的,“工业旅游”要坚持“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低碳经济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创意产业与工业旅游产业相结合、工业旅游项目与高科技相结合、工业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一是创新科技产业后工业化园区建设模式,以产业融合、要素集聚为特征,突出旅游消费为基础,开发科技工业旅游时尚产品,制作具有园区特色的工业旅游纪念品,建成创新型科技企业、总部型研发型大中型企业、国家级、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中小科技开发企业总部基地和旅游企业总部基地,以此打造“时尚生活休闲游”工业旅游线路;二是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产业,建成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生产经营为支撑,以科技发展为方向,打造“自主创新深度游”工业旅游线路,设置体验性、互动性强的参观环节,组织国内外参观者“零距离”体验高端产业、知名企业的风采,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的知名度。主要包括:经典工业游、经典科技游、科普之旅、科技工业、动漫之旅、产业升级、创新科技、低碳休闲学习游等科技工业学习休闲旅游等,以旅游促人气,以人气促配套、以配套促发展。
三、发挥生态优势,打造“休闲旅游”路线
休闲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幸福生活紧密相关,是带动地方经济和促进群众增收的综合性产业。东莞具有岭南水乡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以及农副产品、美食食品等特色优势。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实施《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年)》,依托水乡经济区已有的生态特色和资源禀赋,在区域内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文化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我市的旅游产业要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方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业发展为导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水乡经济区现代综合旅游平台。一是树立水乡经济区旅游业一体化的理念,统筹整合各要素资源,以生态环境保育为主,依托当地生态环境及岭南水乡文化,按照水乡经济区现代综合旅游平台的建设要求,对“10镇1港”旅游资源实施一体化规划,实行差异化打造,适度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二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和深入分析特色村庄的生态保育、环境改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按一村一特色的规划,推进农业生态园建设,挑选条件成熟的旅游景点,在其周边开发或培育1-2家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精品家庭式餐馆旅馆或生态农庄,打造休闲农场生活体验游。
目前,东莞的旅游业处在快速健康发展的上升期,对优化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就要思考如何加快东莞旅游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旅游开发从注重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并重转变,促进东莞市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把旅游业进一步培育成东莞市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东莞城市的形象产业。
提案者: 赵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