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类信息化应用已经广泛适用于金融、物流、教育等多个领域,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观来看,现有的社会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医院将成为未来医疗便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一项社会效益显著的民生服务工程。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中研究中心对广东省无线城市群建设进行总结汇报告时提出的“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创新性的建设网络健康医疗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更方便快捷地解决看病就医问题,探索网络医疗服务的新模式”。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广远程医疗网络医院管理、医疗咨询、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养老、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
东莞作为全国无线城市试点,具备良好的本地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加之东莞人口集中,流动性大,网络医院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其中电子档案的开放共享将成为网络医院建设的关键环节。自2007年以来,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就已开始建设社区健康档案,目前已完成800多万份档案整理。但由于社区健康档案与医院电子病历标准不一致、各医院间的病历标准也不同,健康档案跨区域跨医院的流转受到很大局限和制约,不利于有关信息的便民管理和使用。鉴于目前本地有关运营商已在集中精力开发网络医院服务平台,因此,本提案重点建议开放电子病历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时查询、维护和大数据分析管理,便于未来网络医院的深入推进。
办 法:
1.构建掌上医院病历夹,实现跨区健康档案的共享互通
掌上医院病历夹功能属于一个患者自行建设健康档案的功能,就诊前,患者填写病情到病历夹,病历夹推送给对应的医生(通过预约挂号产生对应关系),就诊中,患者拍下自己的检查报告单、处方单存在病历中,就诊3天后,患者反馈自己的病情状态(好转、痊愈、加重)给到对应医生。为实现病历夹的健康档案与医院或者社区的健康档案对接,可以考虑让东莞卫计局健康平台开放接口给病历夹,让客户通过病历夹即可随时查看、更新维护自己的健康档案。
2.构建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提升医疗信息化智能服务水平
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清理、整合,基于疾病信息、健康信息的疾病病理模型、人体健康模型构建,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和分析算法,大数据疾病网络分析与关键节点发现、疫情监测与预警技术等关键技术,搭建共享、开放、安全的区域居民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对接现有医疗服务资源,针对不同医疗服务水平的社区、城市、地域等人群,探索多种新服务模式,促进包括居民、医院、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居民健康智能服务的发展。针对居民提供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将传统模式转变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针对医院,促进医生医疗诊断方式方法的进步,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针对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提供医疗卫生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服务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政府多部门联合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提案者: 谢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