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防“两抢”犯罪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东莞市公安机关极其重视反“两抢”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大力构筑防范控制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反“两抢”工作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强力打击 “两抢”犯罪,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截至9月25日,共破入室抢劫案件2915宗。破案率同比上升30.3%,共破飞车抢夺案件1556宗,破案率同比上升181.9%。虽然东莞市公安机关反“两抢”犯罪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东莞市市区范围内治安情况良好,但在东莞市各个镇区以抢劫、抢夺为代表和主力的侵财性刑事犯罪活动仍然高发。我曾亲眼目睹及常常听到公司员工、朋友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及周围的“两抢”犯罪事件,在大庭广众下,被飞车党把包包、手机抢走,严重的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在镇区大家不敢背包上街,在街上行走时不敢使用手机。“两抢”犯罪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影响了东莞的声誉和形象。如何有效地遏制“两抢”犯罪,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我市“两抢”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
(一)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和管理服务滞后的矛盾依然突出,外来人员的“两抢”犯罪较多。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在客观上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因素。部分外来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教育程度低、好逸恶劳,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二)从实施犯罪与遏制犯罪相互作用来看,公安机关的打防控工作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1.社会面防范控制亟需严密。在治安防范上,有的道路路口和路段的治安卡口存在盲点,巡逻机制和体系并不完善,一些重点地区地段有警时间和有警密度不足,群防群治力量薄弱。
2.办案审讯难度较大。“两抢”犯罪发生快、逃逸快,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难度大。
3.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工作日趋繁重,而基层所队警力配备不足,很难腾出足够警力和精力,主动进攻。有的地方忽视拦路抢劫、飞车抢夺等“小案”。
4.基层基础不够扎实。人口管理、治安管理、阵地控制等基础业务,公安信息化、装备设施等基础建设,以及基层公安队伍管理、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对镇区摩托车的交通管理力度还要加大。
办 法:
(一)保持对“两抢”犯罪的严打态势
1.公安机关面对 “两抢”犯罪,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强化打击整治措施。
2.将社会治安状况预警与动态勤务制度相结合,将日常打击工作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精确打击“两抢”犯罪,同时在“两抢”犯罪上升,发案势头迅猛的一定时间、区域适时组织专项行动,进行有力打压。
3.要整体作战。强化公安机关整体作战机制,落实责任制,加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实施对“两抢”犯罪的整体作战。
(二)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加强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网络建设。要明确各警种职责,完善工作规程,加强交通、通讯、抓捕等装备建设,进一步健全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警、派出所、治安巡防力量为依托的快速反应网络。
2.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要深入推进社会面巡防机制改革,在基层所队全面推行弹性工作制,把警力压向街面,压向重点区域,着力形成对社会治安全时空、多方位的控制。对现有的巡防队伍加强规范管理,并结合各地治安特点和治安岗亭建设情况,在原有专职巡防队伍和其他群防群治力量基础上,整合组建更多的巡防队伍。针对“两抢一盗”案件发案规律,科学划分巡逻时段和范围,与治安岗亭的值守相呼应,形成动静结合、卡巡结合的防控布局。
3.加快治安岗亭建设,强化重点区域治安防控。对原有的治安岗亭进行调查摸底,以刑事发案率高或暂住人口较多的治安状况复杂的派出所辖区为重点,在城区或镇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中心商贸区、大型市民广场、物流中心、娱乐服务场所集中地、主要车站、租赁房屋、工业区、外来人口聚集地、偏僻地段等“两抢一盗”案件多发区域设立治安岗亭。在治安状况特别复杂的地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配备必要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紧急处置现行违法犯罪及突发性事件。加大对可疑人员和车辆的盘查力度。
4.建立和完善便衣伏击工作机制,规范便衣伏击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5.提高群防群治力量。努力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群众开展义务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形成对全社会打击防范“两抢”等违法犯罪的浓厚氛围。充分发动各种形式的治安志愿者队伍及岗亭周边单位、场所、住宅小区的群防群治力量。
6.加强对巡警、辅警、治安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规范治安队员招收管理工作,提升队伍素质。
7.大力推进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治安防控。制定符合东莞实际的视频监控规划,特别是在偏僻、发案率高、治安复杂地段安装监控,扫除盲点和死角,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加强反“两抢”工作的奖励机制建设
1.公安机关反“两抢”工作,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有效调动民警和综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要加大群众举报及成功参与抓捕“两抢”犯罪的奖励力度,及时兑现,广泛宣传。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广泛调动公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检举揭发“两抢一盗”犯罪线索,鼓励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和各类逃犯。
(四)做好对犯罪主体的预防
1.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切实加强出租房屋、旅馆业和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管控工作,提高暂住人口居住证发证率,全面、准确收集外来人口的各类信息,落实出租房屋业主治安责任和旅馆住宿登记验证制度。要把复杂区域的出租屋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严格的管理。
2.做好阵地控制基础工作。加大对中小旅馆、桑拿浴室、网吧和二手机动车市场、手机市场、金银首饰加工点、典当行、废品收购站等重点场所和行业的管理控制,力争获取深层次情报信息,主动发现打击犯罪,并有效地限制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降低犯罪收益。
3.狠抓交通管理。交警部门要主动加强对路面“两抢”犯罪的防范,加强对无牌无证、假牌套牌、外地牌照的机动车尤其是摩托车的路查和整治。
(五)加大技侦、网监、刑事技术建设
要加强技侦、网监、刑事技术部门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建设,完善“侦、技、网”联动协作机制,扩大技侦、网监、刑事技术对“两抢”案件的覆盖面,提高技术侦查和网上侦查手段在重大、系列“两抢”案件侦查过程中应用的及时性和前置率。
(六)以情报信息为主导,提高打击效能
1.建立反“两抢”情报信息指挥中心。对全局的打击工作进行指挥协调,制定和监督落实信息采录、研判、应用、监督等各项制度。
2.全方位收集情报信息,建立健全反“两抢”信息应用平台。对发生和破获的“两抢”案件,要认真收集案发时空、袭击目标、作案工具、作案手段、嫌疑对象、损失物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人口管理、入户调查、巡逻防范、治安管理等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将与“两抢”犯罪有关的各类信息资源集成,搭建起信息应用平台。
3.加强案件信息的分析研判。要定期对犯罪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倾向性、方面性犯罪的规律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案者: 张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