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民办学校向着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地方政府把民办教学用地纳入土地规划管理,合理为民办教育规划建设用地,以促进东莞市教育转型升级,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东莞市教育概况描述,2013-2014学年,全市共有幼儿园84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50所,在园幼儿21286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市共有小学321所、初中167所(不含完全中学),其中民办普通中小学252所,有在校小学生440592人、初中生110504人。数据显示:民办学校(幼儿园)数、民办学校(幼儿园)学生人数都占全市义务教育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可见民办教育在东莞市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及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政策的放开,近几年非莞籍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非莞户籍学生比上年增加114122人。新莞人子女学生持续大幅增长,增加了解决新莞人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难度,而且现在的教育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新莞人子女由原来的要求有书读变为希望读好书”,因此对优质学校(幼儿园)的需求与日俱增,可公办学校(幼儿园)的学位毕竟有限,鼓励发展优质民办学校是必然所需。目前,我市民办中小学252所中,有市一级学校42所、省一级学校1所,优质民办学校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规定: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15.3,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19.6;地级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初中不低于10.1。2013年9月起新建的学校,达标条件为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18,初中不低于23;地级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初中不低于10.1。据调查,目前我市绝大部分民办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都是不达标的,有的甚至生均占地面积还不足5。另外,当前民办学校(幼儿园)“超规模”及“大班额”现象普遍,致使学生的活动场地不足。教学用地不足终究成为社会问题,日渐为社会所关注,需要尽快进行规划并逐步解决。

  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规范管理,扶持引导,提升民办教育发展水平,增强社会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同步发展。东莞市在强化教育保障、积极推进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中所面临的不仅是增加民办学校的数量,更应着眼于合理地规划民办教育建设用地,以吸引社会资源增加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民办教育的办学条件,优化民办教育配置结构。这是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普遍民办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的根本途径,推进民办学校的标准化、现代化进程,夯实东莞教育发展根基,为东莞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教育保障。

  办    法:

  1研究制定城镇新建住宅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和管理办法,逐步落实新建且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区配建幼儿园或小学(初中),推动新建居住区、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建设、移交和办学。

  2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取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项目建设用地申请,及时纳入年度规划审核,参照国家相关土地使用标准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及时办理报建相关手续。

  3各镇区在总体规划、新区规划、旧城区改造中,预留公益性教育事业建设用地,划拨民办教育用地,支持鼓励办得比较好的优质民办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更多优质学位。

提案者: 张润明,叶颂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