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东莞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但是,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代价太大,因此,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办    法: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低碳重点行动,构建低碳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业态和品质,着力建设低碳东莞、美丽东莞。

  1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加大低碳生产力度。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在节能审查中增加低碳内容,项目没通过节能评估审查不得开工建设,项目竣工节能专项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运行。严格控制化工、建材、冶金等高碳行业产能过快增长。探索建立我市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覆盖范围,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快生产模式由高排放向低排放的转变。“点”就是单个企业抓好内部清洁生产,“线”是行业内共同开展清洁生产,“面”是园区、基地等载体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及能源计量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资源化、利用梯度化和效益最大化。

  2加大城镇绿化力度,加强湿地及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城镇绿化工程。加强植树造林。实施丘陵植被恢复工程,强化句容、丹徒等低山丘陵地带的森林覆盖,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森林公园的森林面积,推进农村村庄绿化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和速生林基地建设。城镇开发建设中要留足绿化空间,加强城镇街道、广场、公园及沿江沿河沿铁路公路绿化,大力推广小区、厂区、校区等立体绿化,选育适宜绿化的植物品种,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植物景观。进一步提高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饮用水源地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开展生态修复。

  3加快推进天然气、水能、太阳能等利用,实施低碳能源行动。积极推进以天然气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合理布局。扩大太阳能的利用范围,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在我市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支持开发太阳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4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继续实行乘坐公交惠民政策,加强东莞公交线路网络建设,优化公交运行组织,以便民、为民的公交设置鼓励群众选择公交出行,少尾气排放;推动公交车、长途客车、船舶使用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配套建设加气站等;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恢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5培育低碳生活习惯,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树立低碳理念,广泛宣传低碳的重要意义,多形式、多渠道推广低碳技术和经验。开展“低碳”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通过全市低碳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低碳生活意识,促进全民低碳生活习惯的形成。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主动摒弃高碳生活习惯,注重低碳的践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实施低碳单位认证、低碳产品标识等,营造低碳氛围,使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加强鼓励引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使用低碳节能产品,实施差别电价水价气价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社会大众树立低碳观念、崇尚低碳生活方式。

提案者: 企石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