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是构成国家和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条件。“莞音”(东莞话)是东莞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粤语方言,是东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传承东莞传统生产、生活和民俗等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冲击下,“莞音”逐渐被年轻人所遗忘,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原汁原味的“莞音”已逐渐式微;但是与此同时,在日常的生活和文化交流以及对外发展中,对“莞音”宣传和保护要求日益强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日常交流上看,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3万人,约占全市户籍总人数的13%。这部分人口多为东莞本地人,且年龄较大,日常生活交流仍以使用“莞音”为主,现有的“莞音”使用和传播无法有效满足他们日常文化需求。二是从文化传承上看,“莞音”作为我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文化多样性的突出体现和历史文化的直接载体,既反映出东莞的历史变迁和民族风情,也反映了我市开发历史、聚落方式、行政区别、地区风物、乡俗习惯、饮食生活等一系列文化传承,是研究东莞历史传承,传播东莞特色文化的一把钥匙。三是从文化认同上看,方言是历史文化认同的直接载体,是表现地域文化感情、体现地域文化认同和增强地域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包含了现代社会对历代先辈相连的延续感,是区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东莞作为知名的侨乡,做好“莞音”的保护和传承,对增强外出生活、工作的莞人归属感,增强东莞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行业作为覆盖面最广、效率最高的传播方式,在宣传、保护、传承和发展方言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广州市早在2004年就获准成了全国第一个方言频道南方卫视频道,随后厦门卫视闽南语频道、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也分别成立,全国各大广播电视频道的方言剧场、方言节目层出不穷,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建议我市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从几个方面做好“莞音”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服务,也为众多外来的新莞人提供一个学习了解东莞文化的窗口。
办 法:
一是坚持现实语言主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继续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将“莞音”作为语言多样性的重要元素予以重视和推广,丰富我市广播电视语言内容;
二是开设专门宣传、学习“莞音”栏目,并将该栏目与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风俗文化相结合,使群众在了解、学习“莞音”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东莞特色文化和更有效的保护好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增加方言节目播出时间,丰富方言节目内容,通过更多更好的方言节目,保护和传播“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