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网区属于东江三角洲河网区,是珠三角中河网密度最大的区域,包括10镇1港(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石龙、万江、石碣、高埗、沙田和虎门港)。东莞水乡片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水乡生态环境和相对浓郁的水乡人文环境。近年来,水乡地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软件配套设施不足、文化传承和精品文化不多、文化产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等问题。袁宝成市长在实地调研中也表示:“水乡没有文化是做不出品位的,”他援引苏州等水文化旅游的成功展示,“那些地方吸引游客去看水,更是去看水文化”。

  办    法:

  水乡各镇可创新文化资源管理体制,整合优势和特色,对文化资源进行一体化保护与开发,联合推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文化精品。

  1.建设开放性的路网体系。首先,交通一体化是水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个开放性的路网体系,首先通过打通断头路连成一个整体,提高内部快速交通的能力,然后和东部地区市区加强联系,这样水乡发展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建立“大社会小政府”模式。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主导社会公平,应该在水乡片区充分放权,向省政府要最大的管理权限。让这个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在增量上实现利益共享。通过增量共享避免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窝里斗,解决老百姓的公共服务,让老百姓过体面的生活。有了好的市场制度优势,吸引优势项目、优势资源落户水乡片区。

  3.共同举办节庆活动,形成良性竞争。水乡镇街的文化传统,相似性很强,如舞麒麟、七夕习俗、放河莲花、龙舟、花灯等,水乡片都有。建议由市政府统筹、协调,水乡片共同举办这些特色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避免同质化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乡片甚至整个东莞一起搞节日,可以每年轮流在不同的镇举办,各镇街互相激励,形成良性竞争局面,这样的文化节日才不断有进步、才会长久。

  4.树立“东莞水乡文化”的品牌,重点推介区域整体形象,推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精品文化产品。共同组建水乡各领域文化联盟,创新水乡文化发展“文化、旅游、节庆、商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文化系统产业链建设,打造“创意与设计——生产加工——商贸——旅游”的系统产业链,使文化走近生活,产生经济。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