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目标:南城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面积56.6平方公里,下辖1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0.8万。南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发展速度、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上实现快进一步的发展责任,去年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钱超曾在全市会议上指出:“今后五年,将努力把南城建设成为东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莞看新城,新城在南城”。
2.现状分析:
①近几年南城区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镇村文化向大都市文化的华丽转身,仅2011年南城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达480多场,观众约2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我区现有一个面积约为 254 平方米的圆形露天舞台,位于宏远大桥下的运河河堤上,交通不便,缺少停车位。夏天气候闷热,演出灯光的功率高达几千瓦,演员们(演员多为社区文艺爱好者以老年人居多)酷热难当,加上东莞炎热季节时间较长,台风较多,灯光音响等设备都是靠支架固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遇上恶劣的天气活动往往无法正常进行。每次演出都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南城区的一些精品晚会往往要靠租借其它区的室内演出剧场来完成。
②南城区现有曲艺、文学、音乐、舞蹈等7个文艺协会,还有篁溪民乐团、篁溪舞蹈团等8支文艺团体,共有会员1500多人。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们的7个文艺协会和8支文艺团体由于没有合适的活动练习和表演场地只能各自为阵,由于活动场地有限,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只能共用一个排练大厅,致使活动无法长期有效有序的进行开展,这极大的阻碍了各团队的高速发展,也难以提高艺术人才的创作能力和文艺爱好者的表演水平,并直接影响了区文化管理部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③南城的经济、文化正在高速的崛起,南城拥有一大批爱好文学和艺术的群众,他们当中不乏造诣很深的老作家和老表演艺术家,他们选择南城正是基于南城有很好的人文基础,但随着文化队伍的逐年壮大,用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却较为紧缺。另一方面,广大的文艺爱好者们大都是自发组织起来形成的一个团体,现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对新的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因而使得南城区群众文化艺术品质的提升受到极大的限制。
办 法:
1.区政府加大对群众文艺组织的政策扶持,多提供交流、参赛、展示的机会,每年能够定期聘请一些专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以提升群众文艺组织的专业水平。
2.对具有一定规模,水平较高的文艺组织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用以维持这些文艺组织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它们能够做大、做强、做精。
3.安排适当的演出和排练场地,用于满足日益壮大的群众文艺组织有序高效的开展活动提升整体的文化艺术品质。
4.引导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群众文艺组织进行社团登记,并派专业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引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