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市文化强市的目标,必须大力推进人人参与文化活动,我们需要转变那种认为多建设文化设施、多抓文化拳头产品、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就能实现文化强市目标的认识。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人的文化,文化的真正实现是让所有人去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渗透工作,文化强市就是要让文化惠及所有的人。文化短期影响靠宣传,长期效果靠渗透,战略决策靠政府,生根开花全面提升靠民众(人化),未来和重点在青少年。而作为青年的主力军,大学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最能代表。为此,我们建议,搭建大学校园和企业文化交流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姻,全面实现我市文化的“人化”。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重做好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政府要考虑调整战略决策,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所有生活在东莞的人有机会享受文化带来的益处,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政府用十年建设文化名城,在重名的同时更要重城市里的人。二是要考虑文化青年主力军的培育。考虑出台措施,为大学和企业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扶持大学文化走出校园,渗透到企业、社区,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有创造力且与企业工人有共同的爱好和生活,较易获得企业工人的认同、共鸣。这样的联姻是自然、自愿的,也必然是美满、幸福的。

  办    法:

  1.由政府牵头,推动大学生文艺团体与企业文化演出交流活动。如果在前期不能进行双向交流,可试行先进行大学文化演出的单向引领,也即进行校园文化演出走进企业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东莞理工学院近几年已经在石龙的日本三协等企业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作为经验推广。

  2.为大学生提供文化演出创作资金和便利,创作出年轻人的文化演出节目,并为大学和企业的文化演出交流提供专项资金。

  3.扶持、鼓励大学为企业提供文化演出实习培训人才,定期、定向为企业自身进行文化演出类人才培训、创作、演出提供帮助。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