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0130182号的回复
民革市委会:
你们提出《搭建大学校园和企业文化交流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姻,全面实现我市文化的“人化”》的提案收悉。提案认真分析了搭建大学校园和企业文化交流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姻在推进我市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我们认为这个提案非常有针对性,且可操作性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当中的建议,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姻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就你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学生文艺团体属于社会办文化力量,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东莞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一直致力加强对校园艺术人才和团队的扶持与帮助,调动各院校积极参与我市的文化建设,促进我市各类艺术团体发展壮大我市文化精品创作的全面繁荣。市文化馆及各镇街文广中心一直非常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帮扶工作,与相关院校保持紧密联系,结合院校具体要为校园艺术人才、团体提供艺术技能培训,并以参加各种艺术赛事为契机,指导院校艺术人才、团体排练优秀文艺节目,推荐参加省市少儿艺术花会、全省文艺作品评选、艺术节“群星奖”等市、省乃至国家级的艺术赛事,有效提高了各院校的艺术表演能力。2004年开始,我市设置了文学艺术创作扶持和奖励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莞市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5年实施以来,对我市文艺人才和团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帮助,活跃了我市文艺演出舞台。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名城建设,市委、市政府对原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于去年10月份正式出台了《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我们总共扶持了东莞保利三宝(东城)演艺团等5个社会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清溪业余艺术团等20个社会办业余艺术团队、大井头粤剧社等79个业余粤剧团队(曲艺社)和东莞(莞城)少儿舞蹈创作基地等10个文艺创作基地,促进了本土文艺创作、表演团队的壮大。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市拥有数万家企业,数百万企业职工,他们既是我市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也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指导企业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节等活动,不断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组织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满足广大企业员工文化生活。2011年以来,我们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到村(社区)、到企业活动,共开展公益性文化培训210多场,组织各镇(街)开展文艺演出活动2000场,电影公益放映21000多场,总受惠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其中,绝大部分是基层农民工和企业员工。我们还通过开展“幸福东莞?城市暖流行动”主题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企业员工身边。东莞图书馆以农民工为三大重点服务群体之一,推出专为农民工服务的书香卡,开展“我的打工成才路”大型巡回演讲、“与农民工子女手拉手”读书系列活动、来莞青工“和谐家园在东莞”演讲比赛等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图书流动车继续发挥物流的传递作用,深入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裕元鞋厂、桥头技研新阳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流动图书借还服务。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喜爱。东莞市文化馆策划举办了新莞人才艺大赛,为在莞生活、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一个表现个性、展示才华、交流学习、提升素质的平台,广受农民工欢迎。与此同时,市属博物馆也将流动展览送到企业,例如,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展》、东莞市博物馆的《东莞市博物馆藏杂项展》、可园博物馆的《莞邑风情——东莞可园馆藏岭南书画精品展》以及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东江纵队史实流动图片展》等流动展览,均得到广大企业员工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好评。另一方面,指导镇(街)大力举办企业文化艺术节,激励更多企业和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扎根东莞。例如,2012年高埗镇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第五届企业文化艺术节。以“魅力新城、企业家园”为主题,包括了企业创意产品舞台展示秀、企业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企业大型交友联谊会等11项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各项活动创意新颖,创新开展,文化、艺术、产品在这个文化的舞台上交相辉映,使企业文化艺术节真正成了“企业的节日、文化的盛会”,真正惠及广大企业员工,使之成为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强调突出和依靠以企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按照以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核心,以丰富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素质为内容,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展。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我们参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指标体系、考评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启动了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街)、示范村(社区、住宅小区)、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创建资格评审办法、创建验收评审办法、创建工作指引等规范性文件,从2012开始,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市分3批开展创建。力争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从基本、均等向优质、便利发展。目前,第一批示范企业创建单位已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市府办《关于公布创建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街)、村(社区、住宅小区)、企业名单的通知》(东府办〔2013〕1号)正式公布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为我市首批示范企业创建单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示范企业的创建作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示范企业的创建,指导、督促镇(街)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对职工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营造共同关心和尊重企业职工的文化氛围。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探索开展大学生文艺团体与企业文化演出交流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姻。下来,我们将加强对示范企业创建的指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进企业活动
继续实施“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进企业活动,保障广大企业员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在服务内容上,突出企业员工的“选择权”。改变以往那种主办方“一厢情愿”的服务方式,把服务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企业员工,服务内容由企业员工自己决定,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文化选择。在服务形式上,突出企业员工的“参与权”。改变以往那种单纯的“我演你看”的形式,更加强调文艺演出互动性和参与性。加强覆盖城乡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建设,面向基层职工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加强覆盖城乡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建设,面向基层职工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重点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城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或优惠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各企业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指导督促企业依托各类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以企业文体活动中心为依托,组织企业员工学知识、学文化、展技能、展才艺;组织开展各种健身舞蹈、卡拉OK活动,营造活跃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办理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