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速,已由农业大县崛起为新兴工业城市,传统农业赖于发展的要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农业发展空间萎缩。由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严重制约了以土地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发展空间,导致农业产值持续下滑, 2011年农业比重下降到0.3%。二是从事农业的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且年龄老化。目前在东莞本地第一产业的就业者中有2/3为来自外地的代耕农,其素质相对来讲低下,对于农业现代科技的吸附能力非常弱,难于适应都市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三是农业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环境受到破坏,不适合生产安全农产品。四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可持续性耕作性差。五是现代科技在农业的应用与都市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都市农业是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形态,在城市背景下,全面拓宽经济、生态、旅游、文化、科普功能,促进农业由单一的经济产业转变为功能多样化的综合产业,是东莞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对推进东莞都市农业发展工作非常重视,吴道闻副市长在市农业局《关于都市农业考察调研的报告》上批示:“建议结合我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形成系统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徐建华书记、袁宝成市长同意吴道闻副市长的批示,并要求有一个有东莞特色的都市农业产业规划及操作细则,指导我市的都市农业发展。

  发展都市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发展中的瓶颈技术与共性技术,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农业具有弱质性,没有科技的支持难于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更难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难于发挥农业服务都市的功能;加之都市农业高度集约化的特征,要求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以科技进步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都市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东莞都市农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满足都市生活的需求、提升农业对都市生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与产业融合体系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强大的科技力量推动东莞都市农业发展。

  办    法:

  1.建设都市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研究单位多、功能俱全、人才密集等优势,并与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创建都市农业协同创新中心,解决我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发展瓶颈问题,以强大的科技力量推动我市的都市农业发展。

  2.构建都市农业协同创新体系

  建设生物种业协同创新团队、都市农业环境生态协同创新团队、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协同创新团队、农产品保障协同创新团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农业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体系建设,集聚和培养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骨干力量,解决都市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3.建设都市农业成果孵化平台

  建设成果孵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进一步孵化,以提升其产业化成熟度,有利于企业对技术的深度了解和消化。

  4.建设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展示和培训交流平台

  建设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展示和培训交流平台以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设施设备,推动“三新”交流合作及推广运用,加快都市农业发展。

  5.建设都市农业院镇联合示范平台

  在水乡、丘陵、浦田等地分别建设特色都市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都市农业发展。 

提案者: 罗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