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绿色社会已逐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新一轮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竞争焦点,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率先转型的关键,有助于带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国家、省高度重视发展绿色建筑
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绿色建筑,最大程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直接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从规划、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千万不要丧失机遇”。朱小丹省长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出席东莞代表团的审议会议时,也提出了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的要求。
按照省住建厅的统一部署,我市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不少于220万㎡的绿色建筑,任务目标纳入了我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宜居城市建设评估基本指标体系,从2013年起每年一次对全省地级以上市委和市政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为发展绿色建筑,市政府于2012年10月6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的通知》(东府办〔2012〕143号),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或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的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住房建筑项目)宜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土地出让、立项、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城市新区按绿色生态城区要求规划建设。目前我市绿色建筑仍以示范为主,仅完成2项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31万㎡。
从我市近几年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发现,绿色建筑建设涉及到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统一部署、突出重点,使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区建设相互联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重点突出规划的引导作用。
三、香港发展绿色建筑做法
香港地少人多,建设与环保的矛盾十分突出。但由于规划得当,积极推行绿色建设,香港可用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都较为理想。其中,香港屋宇署为了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制定的《Building Design to Foster a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APP-151),明确规范:
1.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中可不计算绿色设施、非强制要求的机房和设备间;
2.对绿色建筑奖励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10%,但对于垃圾房、弱电房等设施以及公共花园、停车场、电影院和商店的装饰性构件、为公共通道或扩路的建筑避让等不受限制。
3.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而必须额外增加部分构件、设施包括:居住建筑阳台、公共走廊、电梯厅、公共空中花园、非居住建筑公共花园、翼墙、风斗、烟囱、非结构预制外墙、公共设施平台以及隔音带等。
由于这些规定能对地产开发商产生较大吸引力,对推动香港的绿色建筑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办 法: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市创新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有助于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为大力、高效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工作,提高建筑在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用能效率,建议规划部门借鉴香港的经验:
对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而必须额外增加部分构件、设施而提高建筑容积率的民用建筑项目,将超过部分奖励给建筑业主(不超过总建筑面积10%),具体构件、设施包括:
(一)阳台、飘窗、公共走廊、电梯厅等;
(二)公共空中花园;
(三)非结构预制外墙;
(四)公共设施平台;
(五)隔音设施、风斗、拔风烟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