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对城市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考验。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公共文明程度,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去年底,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弘扬城市文明、彰显城市形象,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规范和引导广大市民及新莞人遵守交通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尤其是2013年1月1日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对机动车出行作了更严格的规定,机动车驾驶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的相关规定并未很好执行。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意识淡薄,交通处罚薄弱。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行人承认自己闯过红灯,几乎是100%的非机动车回答自己曾有过逆行行为。市交警部门也指出,许多市民和新莞人,不按信号灯指示肆意横穿马路、违章驾驶非机动车、自行车不按规定行驶、超载搭乘等情况相当严重。对于行人不走人行道、攀爬交通隔离栏、不按信号灯指示肆意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明确的处罚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奏效。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东莞市对行人和非机动的处罚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

  二、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通守法意识淡薄

  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主要针对机动车,教育面较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改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针对性的宣传少,行人和非机动车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交通配套设施不健全

  近年来,我市的交通管理、交通环境大有改善、成绩显著,但仍不完善。比如,一些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一些道路未设隔离带、或隔离带开口过多;一些道路上人行天桥太少,车辆、行人混行现象严重。

  3.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

  数量众多的外来打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和过于频繁的流动,再加上普遍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人群之一。有关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这部分人流动性过于频繁,所以外来工的交通安全意识,仍是目前交通安全中的重点和难点。

  办    法:

  解决目前交通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和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体现效果

  建立全方位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对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管部门可以与市文明办联合,负责全市“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各镇街相关职能部门要下到工厂、企事、社区、村落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掀起宣传教育的高潮。宣传效果应体现在“会安全走路,会安全乘车,会安全骑车,会规范停车”等具体行为上,增强广大市民、新莞人尤其是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使用人性化的交通安全警示语,如“红灯停、绿灯行”、“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安心”,“纠正您一次违章,送给您一片关爱”等。

  2.齐抓共管,奖惩结合

  从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全社会动员起来一道齐抓共管,营造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同时,奖惩结合,对安全行车、安全乘车、安全行路者,给与适当的奖励;对违反道路交通法,乱闯红灯、乱过马路、不按规定行驶的行人和与非机动车按《道路交通安全法》予以严厉的处罚。

  3.完善设施,消除隐患

  在提倡行人和非机动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同时,应该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齐全,如在马路两边都修建防护栏或绿化带,增建行人天桥、红绿灯,完善道路标志标线设施等。以环城路为例,在寮步路段经常可看见行人等待在道路两旁,伺机穿行高速行驶的车流到对面去,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若能增设人行天桥,实行人车分离,既可舒缓交通,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4.借鉴经验,成功管理

  要达到“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效果,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如北京,为了适应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满足市民群众“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呼声和要求,首都文明办向全社会公开招募公共文明引导员,参加公交和轨道交通站台的文明引导以及倡导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等公益性志愿服务,这就是东莞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借鉴的很好经验。东莞交管部门可以与市文明办和市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向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引导员,在道路交通繁忙的路口、车站和其他行人和非机动车多的地方,派交通安全引导员去维持秩序,劝阻乱闯红灯、乱过马路、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行人和非机动车。

  综上所述,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希望通过全方位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自觉自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遵守,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实行、耐心细致的文明交通引导等措施,在东莞形成一个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使城市公共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  

提案者: 谌小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