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在我市交通中起到了补充作用,弥补了公共汽车尚未延伸的地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百姓急于出行的需求。但囿于主客观原因所限,目前我市出租车在管理和服务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出租车资源缺乏

  我市出租车运营数量不能满足正常需求,与城市需求存在缺口。不少群众反映出租车难叫,特别是雨天或者出租车交接班时间,医院、宾馆、酒店、饭店门前也很难看到出租车等候。

  二、拒载现象严重

  由于其他出行资源缺乏,致使有些时候有些地段,出租车显得奇货可居。例如东莞候机楼附近因为少有直达公交车,虽然有很多出租车等候,但某些出租车司机出于增加收入的考虑,借口不认识路等理由,对非长途乘客拒载或肆意乱收费,而乘客碍于乘车难要么接受高价收费,要么只能拖着诸多行李步行较长距离寻找其他出行工具,这已经严重损害了来莞游客对我市的第一印象。

  三、交通安全意识差

  目前我市运营的出租车车速普遍较快,且存在争道抢行,任意超车,急刹急停随意载客,酿成许多险情,成为主要的马路杀手之一。

  四、服务意识差

  作为一个公共服务行业,我市目前出租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普遍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极少使用礼貌用语,极少主动帮助乘客上下行李,非索取不主动提供发票(在镇区更是常常出现借口发票用完拒绝提供票据的情况),开车过程中大声讲电话或使用步话机,另外,由于服务意识淡薄,出租车的形象也有碍城市观瞻,往往是外观破损不堪,车内脏乱差。

  办    法:

  东莞作为旅游、文明、卫生城市,出租车管理是否规范、出租车司机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我市对外形象,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生活品味和品质,出租车应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出租车司机行为,为此建议:

  一、寻求合理的运营模式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对我市出租车的需求量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得出客观合理的评估,之后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确定一种合理的运营模式,既要保证出租车司机正常收入,又要让广大群众感到乘坐方便、价格公道及优质服务。

  二、组建品牌车队,实现公司化管理模式

  由于我市出租车许多是个体经营,少数的出租车公司也是名存实亡的个体经营,只负责汽车的出租而根本无法对承租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与负责,才出现出租司机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交通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情况。

  建议考虑组建品牌车队,实现公司化管理模式,将出租车从不同个体车主处承租过来经营,出租车的原隶属关系保持不变,但由车队或公司负则聘请、培训管理驾驶员,并负责承租车者日常营运维护和保洁工作,另外在管理制度上也方便做到统一化,例如要求同一车队或同一公司的出租车司机统一着装,使用文明用语,每辆车可以专印好名片(内容包括车牌号、司机名字及监督电话等),每位乘客上车即发给一张名片,既方便再次叫车,也可以解决乘客寻找遗留物品,也可以作为对节假日时间是否虚抬价格的监督。

  三、鼓励先进政策扶持

  举办相关活动每年评选文明车、品牌车,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并在获奖车辆上设立表彰标志,扩大社会影响赢得社会的支持与尊敬。同时政府也应出各相应政策通过减免相应的费用等措施予以奖励。

  四、加大管理力度

  主管部门应对违规车辆等给予切实教育与处罚。对第一次、第二次被投诉的处罚要减重,对服务态度差,多次被乘客投诉,经教育无效等中止乘租车辆的经营权等方法逐出出租车经营队伍。以警示其他出租车从业人员真正树立品牌车队的良好形象,为推进我市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民进市委会委员:

  贵委会在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出租车管理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租车资源缺乏问题。

  我市行政区域面积2465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829.23万人,目前共有出租汽车7691辆。

  根据对我市现行车载GPS运营数据的统计,自2010年至2012年,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有效里程利用率(实载率)全天平均分别为48.37%、50.18%、56%,我市出租车车辆实载率虽然逐年提升,但仍然是远远低于国家运力投放标准(实载率大于70%),出租车的空载率较高,说明出租车仍然吃不饱,行业整体处于相对饱和的状况。按照有关规定,出租车有效里程利用率低于70%的城市和地区原则上不宜向市场投放或变相投放新的运力。

  市民感觉车次少、打车难,主要是由于上下班高峰期,市民集中出行,同时城区和部分镇街车流量大而造成道路拥堵严重,出租车营运周转不快。建议市民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错峰出行,多利用电召预约出租车。

  二、对于拒载现象严重、交通安全意识差、服务意识差等问题,我局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一)加强源头管理,完善行业公约。在我局指导下,市出租车行业协会修订完善《东莞市出租小汽车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明晰违章违规出租车处理办法,同时,我局举行一系列宣贯会,发起出租车企业与从业人员签订遵章经营《承诺书》行动,加强行业政策宣贯力度,约束出租车驾驶员违规经营的行为。2012年,我局督促出租车行业协会对被执法部门查实未按规定向乘客收取费用的171辆出租车按《行业公约》做出停车整顿一个月,驾驶员接受再培训教育的处理。

  (二)开展常态化整治,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东莞市出租车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常态管理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局继续每周组织出租车行业协会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出租车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暗访,对发现问题的车辆和出租车驾驶员在行业内进行通报和要求整改。2012年,共检查出租车5000余辆次,现场教育整改问题车辆570多辆次。

  (三)加强在岗培训,增强出租车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继续每年定期组织全市15200多名在岗出租车司机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司机进行补考。其中对补考仍不合格的出租车驾驶员暂停营运资格,经过重新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予重新上岗。

  (四)利用科技手段,查处不打表行为。我局将加快研究安装车内视频监控系统、推广税控计价器等其他监管技术措施和手段,解决目前投诉调查取证难问题,为查处不打表行为提供证据支撑。

  三、对于寻求合理的运营模式,组建品牌车队实现公司化管理模式,鼓励先进政策扶持,加大管理力度的建议,我局将深入研究探讨,并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并不存在个体经营。目前,我市共有出租汽车企业54家,其中出租汽车公司21家,有19家已整合为三大集团公司,公共的士企业33家。我市采取是承包经营制,出租汽车由公司出资购买,车辆经营权和产权归出租汽车公司所有,驾驶员与公司签订承包经济合同,每月要向出租汽车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承包金。这种运营模式能强化公司对驾驶员的监管,公司负责聘请、培训管理驾驶员,日常稽查车辆等工作。我市出租车行业实施“六统一”管理措施:统一车身颜色、统一顶灯式样、统一安装GPS、统一安装票据打印式计程计价器、统一驾驶员服装、统一座套。

  (二)对国外和国内的先进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近段时间以来我局组织了相关科室和人员对国内外出租车营运先进城市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梳理了我市出租车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提出行业发展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后将提交上级部门参考,力求确定一种科学合理、符合我市实际的出租车运营模式。

  (三)逐步完善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和驾驶员信息资料库。对违法违规经营、服务质量差、被投诉次数多的司机,在年度考核中进行扣分,严重者将被清理出驾驶员队伍,并录入全市驾驶员信息库,在其续约、再次就业等方面进行有效限制。

  (四)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积极探索改革上岗证样式,务求制定一种内容丰富易记又方便群众监督的上岗证样式。同时为方便乘客监督,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对全面推广税控计价器开展了相关调研,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能尽快推广使用税控计价器。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的乘车环境,树立出租车行业良好形象。

  谢谢贵委会的建议,希望贵委会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办理单位: 东莞市交通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