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十七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全面展开。
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和总体特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和能力综合而成,生态环境的好坏正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综合体现,成为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生态城市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将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是在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趋势下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起飞阶段的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求的崭新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建设充分反映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积极探索在不同区域水平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创建生态文明以及建设新型社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成为当代区域发展的主旋律。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要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2011年12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奋斗目标。在积极构建生态城市的社会背景下,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既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希望。
生态市创建将进一步巩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两大战略统领全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坚持“为当代建设一个经济强市,为后代留下一个生态东莞”的理念,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全力提升和改善环境质量,在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这既是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也是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基础。但由于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上历史欠账较多,我市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因此,继续发挥我市的经济优势、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全面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幸福东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据了解,我省除中山市已创建成国家生态市外,目前珠海、深圳、惠州、佛山等城市正在创建中。
办 法:
一、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落实“环境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上再次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城市模式。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