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建设离不开建设用地,由于优越的地理和产业环境,满足东莞市、镇、村三级发展需要的好项目很多,但能让项目落地的土地资源却很少,招商工作往往只能“望地兴叹”,徒劳无功。缺少建设用地已是制约东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东莞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迅速做大经济增量,解决“三重”建设中存在的用地问题,如何盘活东莞现有的土地资源,意义特别重大。
我认为造成东莞缺地的主要原因有五点:一是建设用地已接近极限。目前东莞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已经突破43%,若按照50%的极限建设用地规模计算,未来全市仅有不到7%的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新增建设用地的绝对空间十分有限;二是 新增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去年省下达给东莞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9074亩,尽管东莞市是世界制造业名城,但“控规”的“红线”没有及时修正,人为地产生了不少荒废的好土地,既不能建房屋,又没有人种庄稼或绿化,实在让人心疼;三是已建的用地效率不高。东莞早期的工业化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没有严格的科学规划,建筑容积率和亩产值偏低,且产生了不少零碎闲地,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四是不少无证厂房因缺乏流动性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招商引资的作用。有些建筑物手续不全办不了产权证,有些建筑物手续齐全,由于办证程序复杂繁琐和费用高昂等因素,业主不愿及时办理产权证,政府对此又缺乏严格要求,因此在东莞存在不少无证厂房,影响其资本功能的充分发挥;五是民间或单位囤积土地待价而沽。目前市、镇政府手中的存地量很少,但如果花高价向民间购买,空地却是不少。我国的土地是国家所有,当初向政府购买使有权时往往需要与建设项目挂钩的条件,为什么会有不少有产权的土地长期空置可卖?大量空置用地会影响东莞有限的土地资源对实体经济的直接贡献。
办 法:
一、希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动员社会各界珍惜用地,把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刺激经济增长、解决“三重”建设载体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有关部门,利用科学的手段,客观地掌握每块土地的实际使用状况,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现有土地的“两规”情况,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和部署,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用地指标。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严查土地和建设中的违规和腐败问题,大造舆论声势。
三、加强政策导向,简化办证程序和减免部分规费,鼓励限期办理有关产权,查办无证建筑物,鼓励提高符合“控规”的容积率,按国家有关政策征收土地闲置费,奖励单位土地产值较高的规模企业,开展“亩产论英雄”相类似的评比活动。
四、加大国资统筹参与力度,改变土地的开发模式。鼓励土地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科技资本融合式园区发展模式;制定新增项目税收留成分享机制,调动村级土地积极参与流通与项目开发;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工程,鼓励连片式专业园区开发模式,简化相关操作手续,引进盈利水平较好、配套功能较强的科技地产项目和开发商。
五、对闲置用地要再次确定项目和建设日程,帮助引荐优质项目,对超过规定建设时间的闲置用地一定要征收闲置费,对情结严重的可根据有关法规,进行位置调配,甚至无偿收回。
六、根据企业纳税和发展情况,优先解决没有土地的上市后备企业用地困的问题,鼓励和培养龙头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