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生产力成本较低的机遇,率先改变机制和大胆引进人才,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产业,从一个农业县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名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全国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东莞的产业竞争优势遇到了越来越强的挑战,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出口需求急剧减少,人民币大幅升值,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东莞的大部分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东莞的产业发展遇到了市场、技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瓶颈,各级财政收支平衡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忧,可以断言:东莞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的干部洗脚上田,市、镇、村三级一齐上,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产业大跃进局面,其主要优点是:快速积累了财富、培养了人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其主要缺点是:快速消耗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环境、留下了大量低水平的加工制造工场。我们过去承接产业载体的主要存在形式:一是市、镇、村三级零碎地卖或租土地给企业自己建厂房,二是私人或集体零碎地建厂房租给企业,三是相对集中的买卖或租赁形成的工业区,四是部分空地在集体或个人手中待价而沽,其主要不足:一是大部分是简单的租赁关系,二是分布零而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三是缺少产业服务与管理,四是单位产值不高且缺乏资本属性(主要指流动性与货币化)。面对东莞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我们过去这种简单的产业载体已无法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现代产业的区域性发展是依托先进的产业链上的集聚式发展,如果没有新型产业载体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莞产业的创新发展,近期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1+4”系列政策,为我市创新产业发展载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创新产业载体首先必须通过“三旧”改造、单位面积产值考核奖惩和计划外闲置用地问责制等措施释放“新”的产业用地,利用“三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推出一批因地制宜的新型产业载体,努力改善产业环境,促进东莞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经济的快速增长。

  办    法: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产业发展载体的重要意义,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推动全市产业载体的改造与创新。

  2.成立创新产业发展载体的专门结构,负责全市新型产业载体的辅导、引进、人才培养和考核,推广典型经验,带动全市各镇区快速推进。

  3.建立专项资金和鼓励政策,大力推广工业地产、科技地产、产业服务中介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区、产业社区、专业镇等新型产业发展载体。

  4.建立单位面积产值和新型产业发展载体考评机制。 

提案者: 王旭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