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电博会”),自1999年10月举办首届以来,在省市两级政府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13届。东莞“电博会”从最初的纯政府主导运作,到后期与香港讯通展览公司、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等专业展览机构合作,尝试逐步市场化运作。然而,尽管运作模式有所改变,有专业展览机构加盟、政府财政补贴,“电博会”的效果还是未如理想。发展到2012年,为加强东莞“电博会”的品牌建设,引导“电博会”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市政府决定将“电博会”完全推向市场化运作,并将第十四届中国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整个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但因无供应商应标而导致项目流标。

  造成“电博会”目前遭遇尴尬境况的原因,一是“电博会”政府色彩较浓。从招展到观展,“电博会”仍保留较重的政府色彩,没有按会展经济规律来办展;二是“电博会”国际化程度不高。2011年,“电博会”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参观人数5.13万人次,境外采购商仅为3100人次,远远达不到国际性展览30%以上境外买家的标准;三是“电博会”缺乏专业化主题定位。对比境内外同类型的知名展览会,苏州电博会展示当代IT最新技术与产品,推动产业交流与合作;台北国际电脑展则定位于成品、硬件的专业展;德国汉诺威电脑展定位于新品、新技术的专业展。东莞“电博会”定位于综合性的消费电子展览。由于主题宽泛,缺乏专业性,以致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类型、行业、层次复杂多样,因而决定了它不易实现专业展览会的功能;四是“电博会”未能适应所处环境的变化。随着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美国CES消费电子展、台北国际电脑展、香港秋季电子展、苏州“电博会”等国际性品牌展已迅速崛起,使得仍依存于最初制造业产业环境的“电博会”定位国际化专业展的难度日益加大。

  办    法:

  为顺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趋势,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状况,我们认为,“电博会”作为我市会展业中的一张名牌,也应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其转型为构建区域合作格局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展。具体建议为:

  一、转变“电博会”内涵。具体来说,转型向消费主题定位,重点展示贴近市民生活的3C终端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计算机周边产品、摄录机、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随身听、手提电话、通讯产品、计算机游戏、计算机通讯杂志、书籍、网上服务、信息科技课程等。但鉴于“电博会”流标的情况,建议参照“漫博会”、“加博会”、“台博会”的补贴方式和操作手法,按照“政府补贴逐年递减、展位收费逐年提高”的原则,委托给东莞市贸促会的专业展览机构承办,采取市政府低补贴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电博会”在未来3年逐步走向完全市场化运作。其构思如下:

  年  份            政府补贴

  2014年            150万

  2015年            100万

  2016年            50万

  2017年            完全市场化运作

  二、打造全新高端专业展。根据我市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情况和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电博会”实现错位发展,创办“中国广东智慧生活暨智能家居博览会”(简称“广东智博会”)的全新型高端专业展,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打造为珠三角乃至省内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技术应用的示范平台。

  三、实现联动发展新模式。一是沿用第十四届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以其品牌号召力实现向“消费展”的转型。二是打造“2013中国广东智慧生活暨智能家居博览会”的高端“专业展”。通过“消费展”和“专业展”的联动发展,“电博会”迎合小批量采购的上升趋势,多渠道接触中小微买家,争取更多订单。“智博会”则以展现科技发展方向、重点吸引大宗采购为主,开拓东莞科技类展览的新局面。


提案者: 李文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