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是有着渊源历史的文化城市,具有历史意义的景区有坐落在虎门的鸦片战争留下了的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位于莞城的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代表现代设计风格的有位于道滘镇的中国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粤晖园;松山湖科技园等等。东莞市还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因此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非常丰富。鉴于此,建议将东莞市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在2011年11月底召开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中,汪洋书记就指出,“要创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运营模式,用市场经济的人才去投资或经营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积极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文化“航母”。

  提及“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具有浓厚的传统岭南设计风格的粤晖园旅游景区,堪称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粤晖园位于东莞市东江支流下游水网地带的道滘镇,毗邻珠江口,交通便利。占地面积5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拥有全国上最大的砖雕“百蝠晖春”照壁;全国最长的长廊绕翠廊(3200多米);全国品种最多、数量最多的奇石臻品以及全国最大的仿古建筑群“蘩楼”。 其中,“百蝠晖春”砖雕照壁,精选老青砖160万块,能工巧匠100多人、耗时两年才完成,更于2009年7月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是中国、甚至于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臻品。

  约在1500年前,赏石艺术起源于中国,奇石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粤晖园展示的观赏石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中的精品,无论是品种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同类中极具代表性的。粤晖园希望通过打造独具奇石文化气息并具有历史价值的观赏石文化长廊,让石头的文化得以延续;另外,园区内引进及移植几百种稀有树木,有的树龄已超过三百年,具有极高的经济、观赏及研究的价值。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戏曲之一的粤曲,粤晖园打造了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歌剧院--南韵馆。其记载了粤曲的发展历史,延续粤剧的文化,是道滘镇的粤曲文化基地。总的来说,粤晖园是一座独一无二,集古典岭南文化内涵、自然科普教学、风水神学、休闲养生、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私家园林。通过整合粤晖园内的所有资源,建立大自然科普教育基地,让所有来到粤晖园的游客都能有所收获,这是富盈集团建立粤晖园的其中一个目的。正因如此,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亦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层次的领导到访、考察粤晖园(平均每月都有过百次政府接待),都对此园林给予很高的评价。

  办    法:

  虽然东莞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但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对外宣传的力度也不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年轻的一代也缺乏对历史的认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来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1.历史资源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真相,尽可能的将历史资料及实物完整保留。保存时间印记,如一条古街道或一栋古建筑,以此给观光者留下直观而又有历史感的记忆。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事物,是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记录者,具有无声胜有声的诉说和演绎的力量,如鸦片战争抗英古战场遗址以及可园。

  2.利用旅游演艺打造旅游,把文化演艺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将旅游文化的概念从单纯的寻访名山、名水、名胜古迹演变成一种心灵感悟的过程。演绎当地历史文化事迹,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岭南特有的民俗、美食等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对外推介的目的,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便可了解到本土文化。而在演绎旅游的同时还可极大地丰富旅游产品。利用捆绑式的营销方式,衍生出众多新型的旅游产品,以此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演艺产品比较容易形成品牌,能使僵化的、静态的东西舞动起来,增强吸引力。

  3.对城市进行整体包装,将人文历史和现代发展相结合。设立城市的形象口号,用最贴切、简短和容易记忆的文字,在城市各公共场所进行宣传。与之相匹配的,可采用明星效应,选取在娱乐圈具有较高人气和美誉的本户籍明星作为城市形象代言人,拍摄城市或者较有特色的景区形象宣传片和主题曲,对于较为年轻的一代可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相似案例: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云南--《七彩云南》等),这些城市在宣传策划包装上就贴切的抓住了城市特色命脉,宣传效果立竿见影,获得很高的评价和赞美,并带动和促进了城市外商投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消费。

  4.旅游节活动可以说是旅游品牌传播的利器,成功运用活动可以加速品牌传播、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利用当地民俗节日举行特色活动,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借助营销策划的包装和推广,既可展示本城市的地域性文化也可带动旅游消费的发展。在粤晖园,今年也开展了美食节,推出健康的农家菜肴及具有东莞本地特色的菜系,让游客充分体验道滘镇乃至东莞的饮食文化和习俗。

  5.设计制定特色、便捷的旅游配套服务。由于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综合性、复杂性及联动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建立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整体营销。同时,引入市场化运作,培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并利用就业、福利、舆论等手段,提高社会支持度,形成上下一体、管产结合的产业运作结构。

  从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的,都是经过时间打磨与筛选的精华。现时东莞本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都将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此,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其传承和发扬,让不同地域的游客都能够感受到东莞厚重历史和传统艺术所绽放的璀璨光芒。  

提案者: 刘学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