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谐与稳定。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病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我市职业危害现状

  (一)我市从业人员基数大,职业病分布广泛。据统计目前全市工商企业近50万户,其中工业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数百万人。在各类工矿企业中,低端制造业仍然占相当高的比重,这恰恰是职业危害高发和频发的主要领域。根据市安全监管部门2011年初调查摸底情况,我市产生职业危害的高发行业有家具制造、化工、机械制造、玩具制造、服装、印刷、纺织、人造宝石加工、石材加工、冶炼、箱包加工、皮革加工、制鞋、五金电镀、电子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电器、建材等,主要危害因素有粉尘(如矽尘、金属粉尘、水泥尘等)、化学因素(如苯和苯的同系物、金属毒物、高分子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等)以及超时、超负荷劳动等。市安全监管部门经对全市18个镇街职业危害调研,预估全市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约有5500家。同时,我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病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病防治监管的难度。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断出现,防治工作又面临新的挑战。

  (二)目前对职业病的监控严重不足。职业健康体检率低是我市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现状之一。一方面,多数企业防治职业病的主动性不够,体检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在招工时故意隐瞒作业场所职业病的真实情况,更有甚者,一些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只签订短期合同,而不执行体检,循环聘用新员工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工种,加之部分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而使企业屡屡规避政府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监管。据统计,目前全市现有100多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但其职业健康体检率却不足1%,每年仅有4000多人接受了职业健康体检。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率低,一些企业非法用工、逃避监管,导致了监管部门对职业病的监控严重不足,为职业病防治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三)因职业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涉及的行业广、企业众多、人员数量庞大,可谓监管任重异常繁重、难度大。近年来,曾不断发生由于职业危害引起的群众上访等事件发生,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如,2005年7月,安佳鞋厂发生的15位刷胶女工集体中毒事件;2009年08月,长安步步高21名员工被查出患了“黄疸”,有些员工还有呕吐症状;2010年3月,东莞欣鼎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33名打磨工集体查出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这些群体性职业病事件凸显了职业安全健康形势的严峻性。

  (四)职业病患者维权难度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侵害严重。一方面,职业病维权者职业病诊断鉴定难度大。根据现有的职业病诊断机制,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需要提交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一系列材料。其中大部分资料都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但在现实中,企业往往不愿意“自证其罪”。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职业病维权中,劳动者还往往会因为无法提供劳动关系证明,而不能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甚至有企业得知工人生病后,直接和劳动者结束劳动合同。尤其是一些没有劳动保障的临时工,未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而按天或小时计算工资,几年后职业病发作时医疗费只能自理。

  办    法:

  二、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建议

  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是一完整的有机系统工程,根据东莞实际,建议有关部门从开展职业病危害普查、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开展职业病防控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

  (一)建议开展职业危害普查,掌握全市职业危害状况。由于我市企业数量众多、从业人员庞大,大力开展职业危害普查,掌握职业病危害现状是开展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的前提。

  (二)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强化职业病监督监控。因为职业安全健康涉及多个部门,既有“防”,又有“治”,还涉及劳动者职业危害的维权等,建议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强化职业病监督监控。

  (三)建议对企业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强化动态监控。我市企业数量庞大,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只有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实施动态监控,才能切实提高监管成效。

  (四)建议大力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由于我市产业结构中,低端制造业比重仍然偏高,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切实改善全市职业安全监管现状,必须长期大力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从业者的职业危害防范意识。  

提案者: 符基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