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中一老,如有一宝”,但是,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诸多问题也突显出来,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近年来,我市养老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社会养老供给不足。据民政局了解,目前,我市现有公民办养老机构36家,养老床位只占老年人人口比例的1.6%,国家要求标准的比例是2.0%,而且,我市的社会养老需求还将迅速增长,供需矛盾仍在加剧。
2.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单一。我市的养老机构对社会服务仅以接收代养社会老人为主,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主要以起居和日常生活为主,文化生活和娱乐项目比较缺乏。此外,还缺少针对特定人群服务的养老机构,比如面向疾病老人以及中高级知识分子服务的养老机构。
3.养老社会化程度低。在我市现有养老机构中,大多以国家、集体兴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少,且发展和经营状况不理想。
4.养老机构空置率高。一是人们养老观念问题,二是服务老人的意识问题,三是服务项目问题,四是服务水平问题,诸多问题造成很多老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导致大多数养老机构空置率高。如长安镇敬老院设有床位50张,但入住老人只有10名,其中8名是五保老人,只有2名是社会自费老人。
5.养老服务队伍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我市公办养老机构现有职工262人,专业人员少,管理人员缺乏,90%的工作人员连专业初级职称也没有,且没有一人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政府对社会养老机构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二是国家有关鼓励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税收、用地、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三是举办养老机构的利润率低,资金投入和回收时间长,如果单纯按照成本核算,在创办初期基本处于亏损状况,这就影响了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四是目前的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服务内容和层次单一,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五是服务队伍的从业人员待遇差,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认识水平较低,造成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高素较低。
办 法:
1.各级政府逐年增加对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将一部分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
2.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养老事业社会化。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和交通等部门对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个人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并跟踪检查,确保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出台新的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新政策,鼓励集体、村(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助或兴办社会养老机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多层次、多特色、多功能的服务。
3.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改变社会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使养老服务产业成为门槛高、标准严、有钱赚、名声好、利国、利民、利企业的朝阳产业。
4.优化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对养老服务队伍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另外,吸引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强养老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社会养老事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5.加强养老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全市人民共同关心和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东莞是一个由农业县发展起来的地级市,人们的养老观念还没有多大的转变,再加上一些养老院服务老人的意识较弱,造成很多老人拒绝到养老机构养老。因此,在不断改善养老设施、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邻里、社区党员、爱心人士等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形成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年轻老人照顾年长老人的模式,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共同把我市的养老事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