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村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然是按劳分配的重要物质基础,依然是广大农民通过集体公积金再分配实现权益共享的重要途径,关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补充,发挥了较好的补偿功能、扶持功能和保障功能。而作为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集体资产的管理、增值保值、发展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虽然目前《宪法》、国家法律法规都还未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地位问题作为明确的规定,但事实上,村级集体本身已开始进行了探索。其中,2003年开展的农村股份制改革就是一例。股份制改革围绕明晰集体资产产权、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这一中心,开展资产量化、股权设置和按股分配,理顺了村级集体经济分配关系,加强了对集体资产营运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也保障了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到目前,已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探索了一种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集体资产折股量化以后,明确了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使农民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资产份额。二是提高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后形成的“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公司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决策上实现了民主化、科学化,也推动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通过清产核资,理清了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把“家底”交给了股东,清除了他们的疑虑与误解;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在集体资产中的“份额”,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集体资产的侵占和流失,群众吃下了定心丸;股份经济合作社严格按章程办事,加强了透明度,也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心,实现了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保障了股东权益,进而促进农村的稳定。
虽然今年来省、市、镇都在加大村级集体资产监管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仍有不少问题目前还未解决并困扰我们。
办 法:
(一)农村集体资产在土地征用、转为货币资产过程中被大量截留,导致严重流失。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对土地实行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无可非议的,但是,目前的征地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村级集体的利益,导致村级集体资产最严重的流失。
(二)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村级经济发展渠道趋于萎缩,发展速度减缓。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村级集体资产原有的保值增值越来越困难。一方面土地资源趋于衰竭,招商引资越来越难,这原本是村级经济的主要来源渠道;另一方面,部门共建项目转移,在兴办公益事业时,采取国家(部门)补一点,地方投一点,村集体和农民筹一点的办法,建成后则国家政府部门所有,如通过公路升级改造、学校、电网改造等。以我所在的雁田村为例,近几年在这方面的投入高达过亿元。三是镇财政负担转嫁,一些本应由镇政府支付的款项转由村级集体支付,一些应由镇政府配套落实的款项,也改由村集体自筹解决。加之报刊征订等各种摊派,村级集体资产仍有被侵蚀的现状。
村级组织是我国政权建设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发展村级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大事。长期以来,村级集体资产都是农村基础建设、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坚强后盾,为我国农村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其他农村社会建设中,村级集体更是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村,都有雄厚的集体资产。
目前,村级组织担负着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组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是市场经济经济下,村级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级组织的服务领域、范围不断拓展,文化、卫生、基建、养老等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村级集体解决,在公共财政难以覆盖的地方,就是村级集体在为农民提高服务,而这些服务功能的增强、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范围的扩大,都有赖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总之,村级集体资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村级集体资产,离开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势必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三)我市的土地使用证,群从反映手续已办了5年多,款项已交了,但土地使用证迟迟没有批下来,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协商好,把群众的土地使用证办下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在及时消化、吸收过去取得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村集体资产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起立起产权清晰,权债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