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东莞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与上海、深圳、苏州等地一样成为全国闻名的经济大市,但是,与这些城市相比,东莞还没有形成与自己经济地位相比衬的文化高度,甚至是自己独特的文化品味与品牌。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品味,是一个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抓好城市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对于东莞这样的从农业县发展起来的城市来说,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内涵不足,城市的文化外表也还欠缺,这需要我们从细小之处打造,从多个方面关注,从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和媒体等多方面加强文化的推广和传递:多管齐下,打造文化名城,提升东莞城市品味。
办 法:
1、让读书成为市民的爱好,成为一种习惯。各镇区建立流动图书馆,社区建立完善的读书、读报图书室。在社区活动最多的是老人和孩子,为老人准备适用的育儿报、家庭生活报和老年健康报等书报很有必要。此外,为儿童准备儿童图书室或组织社区内进行捐书、交换读书等来增加儿童的读书范围和数量。有的乡镇文化站在这方面已着手进行,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2、在城市或乡镇增加标志性艺术品雕塑等,让它们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用儒家经典、历史图画或名家语言等装饰社区或街边的墙壁,让人们耳濡目染,沐浴在文化的芬芳中。
3、把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遗迹。东莞市上档次、上规模的标志性的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缺乏,东莞玉兰大剧院享誉内外,一些酒店的会议厅也成为文化的传播载体,文化周末也办得有声有色, 但可园、东江纵队纪念馆、虎门销烟池、炮台等地很冷清,在文物保护和推广介绍方面要加大力度,向中小学大力推广和宣传,让东莞的孩子们了解自己城市的文化遗迹,让东莞的文化遗存亮起来。
4、政府推动市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借鉴文化周末的运作方式,有计划开展系列文化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如健康知识、科学知识讲座和家庭教育方面讲座等加强对社区百姓的教育熏陶;开设舞蹈、健身操、戏曲等培训班,丰富社区百姓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使演讲团,文化沙龙与讲座、电影等进社区成为常态。
5、抓好周末文化群体性节目的建设,在广场和一些公共场所安装方便群众做操、跳舞、表演的设备。
6、借助社区学校的辐射能力推广对社区居民的文化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家长对教育子女感到困惑和无奈,有人甚至走进误区却浑然不觉,这种现象很可怕,所以要在学校、社区和市教育局等部门的倡导下,成立家庭教育机构,为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建立交流的平台,每年高考、中考后组织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
7、市镇两级政府统筹结合各社区特色进行规划设计,乡镇学校在儿童活动和培养科学兴趣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孩子多年来盼望拥有的课外活动梦想变为现实。这样,减少小学生进城市学校寄宿的数量。孩子的成长要有家长的陪伴,长期住校的孩子在精神上和情感上是有缺陷的。
文化重在建设, 只要我们多管齐下,精心打造,东莞的城市文化品味一定能很快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