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块交通标识牌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素质,服务意识和良好形象。
近年来,我市路牌和交通指示牌也随着道路交通管理的加强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变化,我市的路牌和交通指示牌管理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完善之处。
以下是本人在出行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1、指意不明确。
禁行、限行标志提前量不够,或转弯车道过早标示,以致降低交通效率,比如从一条枢纽转到另一条枢纽上,有些路牌指引前方左转(或右转),但不知道该在第几个路口转。有的中间要经过几个路口才转弯,但有的指示牌指示过早,而且信息不连贯,前一路口有交通指示,到下一路口就没有任何指示,导致驾驶者到了路口犹豫不决。
又如从八一路到松山湖大道方向,路上有指示牌指着东部快速干线直走,但走了一公里以上,到了一个分岔口,本来上右边的路口就是上东部快速的,但在这却没有任何东部快速的方向指示。这对于没从这里走过的司机来说,在这个路口就不知道到了东部快速的入口了,这样很容易导致错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前方的指示牌上增加距离显示,并在入口处再次增加方向提醒。
2、缺少方向指示。
道路方向指示,主要以前方的地标来说明,但这会让部分驾驶员苦恼不已,对于那些本来就不熟悉当地道路的司机来说,看着这些陌生的地名,并不知道这些路标在什么方向。为改变这一情况,可通过公路指示牌直接向驾驶员提供方向指示(东、西、南、北),也可采取方向加前方地标的办法。
3、路牌位置不显眼。
再贵的路牌如果摆在了不合适的地方,也是违背了改善交通、指引行人和司机的宗旨。在某些交通主干道,许多交通指示牌位置不当,如设置于十字路口的路牌超出了机动车驾驶员的目视范围,造成车辆减速乃至停车找路的现象。又如有些单行线的禁行标志放在很不显眼处,司机很容易误入而且无法退出,此种现象并不少见,市民意见也很大。有的由于工程施工、占道经营、树木生长等原因造成路牌被围蔽遮挡,难以看清。
4、指示牌信息缺失
一般来说,右转弯的车辆和T型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辆,遇有“红灯亮时”,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但有些路口根本没有看到‘按箭头指示灯方向行驶’或‘红灯亮时禁止右转弯’的标识牌。 如果指示信息做得更详细一些,对不熟悉该路段的司机就不会以为右转不受红灯限制而造成“违章”转弯了。
5、英文、汉语拼音用法不规范。
很多交通指示牌用双语标示,也有的交通指示牌在中文下标注了汉语拼音,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外国人能看懂指示牌。但不要在同一块指示牌上一个地名用英文,另一个地名用汉语拼音,这样混乱的写法让外国人看的一头雾水。如同一块指示牌上某某路的“路”字用“road”翻译,而某某大道的“大道”却用汉语拼音“da dao”来标注;又如在东城路有块指示牌标有“东城中路”和“东城街道办”两个地名,在“东城中路”下面完全用汉语拼音“Dong cheng zhong lu”来标注,而在“东城街道办”下面却不是相应地用汉语拼音,而是用了英文“Dongcheng Sub-District”来标注。这样汉语拼音和英文混用的写法很不规范。我们能看出路牌制造者是为了让外国人看懂指示牌的意图,所以标上英文,既然如此,就应该每个地名都同时标上英文,不要在同一块指示牌上一个地名用英文,另一个地名用汉语拼音,是不是不会英文翻译的字词就用拼音来标注呢?这样会闹出笑话。还有,一些指示牌的英文翻译不符合英文语法,比如在东城中路,有块指示牌把“市公安局”翻译成“City Police Station”,而“市公安局”的英文正确写法应该是“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Dongguan”。目前东莞新建的指示牌基本都是中英文双语标注,没有出现用汉语拼音和英文混用的情况,但有些“老指示牌”还没有及时更正过来。
6、重要地方缺少路牌。
一些重要的、大型的、标志性的地方或建筑应该在主要交通枢纽上标有指示牌。比如“东莞市人民医院”从城区搬迁到万江也有一年多时间了,但至今在东莞城区里通往万江的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上都没有一个“人民医院”的交通标示牌,只有在万江临近人民医院的地方才出现指示牌。人民医院是东莞市大型的、重要的医院,搬迁后很多市民只知道在万江,但要是自己开车去人民医院,在没有路牌指示的情况下,就很难找到。如果在载着病人的时候因为没有路牌指示而迷路、兜圈,这样就会耽误病人的医治时间,不能体现我们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7、地面交通标识前后不符。
很多地方除了指示牌标识要改,有些地方的地面交通标识也存在问题。如有些车道地面明明标着直走的箭头,但过了几米,到了接近停车线的位置却变成左拐弯的箭头。当司机看到突然改变了的箭头时已经来不及变换车道了。又或者前面已经停了几部车,把地面的拐弯箭头遮住,后面的司机根本看不到,等前面的车开走,拐弯箭头出现时,给司机来个措手不及,急忙硬着头皮变换车道。这样很容易造成碰撞或堵塞。假如把箭头方向标志设的地方挪前一点,或者为了提醒车主,在同一条路上重复地设两三个,那想让车主看不到也难。
8、新旧地名应同时使用。
有些地名更换了,应该在新路名旁增加旧路名的标注。不如在莞深高速上进入东莞市区的出口,原来出口处标的是“石鼓”出口,后来改成“市区”出口。很多外来人不知道现在的“市区”出口就是原来的“石鼓”出口,这样很容易使司机错过出口而走多很长一段冤枉路。若在“市区”旁标明“原石鼓”以帮助理解,就会让人很清楚。
办 法:
1、开展“问题”路牌和交通指示牌的摸查和整治。路牌、交通指示牌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巡查制度,做好具体巡查工作,分区、分片、责任到人,收集全市的“问题”路牌、交通指示牌信息。
2、建立收集问题的渠道。在相关部门的网站设立收集“问题”路牌、交通指示牌的渠道并广而告之,以便能够广泛地收集市民、驾驶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管理。同时也可以广泛征求意见,迅速查找现有交通标识的不足。除了组织专家对现有交通标识牌核实之外,更应发动广大驾驶员一起来共同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建议通过东莞交通广播这一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和征集意见,把驾驶员一路遇到的困惑不解和意见建议统一收集过来,由专家组逐条分析与落实。
3、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市政府及时统筹,尽快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规范交通标识牌及时规划统筹并明确管理方案,对存在问题的交通标识牌,从使用者的角度加以研究,搞清楚所有的交通标识牌到底哪些不合理需要改、哪些需要撤、哪里需要加装,及时改进,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
在具体的交通标识设置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限速问题。不科学限速,是对道路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此导致的大量“罚单”,也易滋生腐败。应该说,分路段、分车型、分车道限速。这一办法既兼顾了公路运输的快速、高效,有保障了公路运输的安全,但在具体限速路牌的设置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从一条枢纽进入另一条枢纽时,没有给出这条枢纽的限速提示;在隧道限速和弯道限速之后也没有设置及时的解限标志。
2.指示牌设置的位置问题。据交警部门的统计,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半数是路牌指示不清楚引起的。对于驾龄在3年以下的新人来说,本身心理素质就不过关,再加上路牌指示不清楚,往往容易在路口处急刹车,造成追尾事故。所以路牌的设置位置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在上下坡口和弯道处更应注意视线的遮挡会造成驾驶员对指示标志的反应时间不足等问题。
3.指示牌信息量和层次问题。公路的路牌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个点的指路标志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驾驶员的反应速度会随着车速的提高而下降,如果路牌信息过多,会使指示信息难以识别,道路不熟的驾驶员要改换路线时往往容易在出口处急刹车,造成追尾事故。建议将信息分类分次提前提示,注意远近地名的结合,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入口、公路与公路之间的过渡连接路段更应注意。但信息量不足也不好。如有些地方标识过早,又没有里程指示,到了分岔口又缺乏再次提醒,导致司机无法判断。建议按详尽细致及两次或以上提醒的老百姓角度予以完善。
4.英文语法规范问题。对于用双语标识的交通指示牌,要请英文专家把脉,不要出现语法上的错误问题,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城市形象。
5.平稳过渡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一些重要单位因规模扩大、用地等问题搬迁到市区以外的地方。但对许多老百姓来说新地址还很陌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为此要在市区里和主要道路上有相应的交通标识,以实现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