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2006年7月开始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五年来,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11年一年就承接270多个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近2900亿,东莞区域创新体系正加速形成,产学研合作效果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专利形成能力逐步提高,“科技东莞”有力推动了东莞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要素的主要集聚地,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了“十二五”期间,东莞经济能再持续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已经制订了相关政策,继续走科技创新道路。

  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东莞现有产业结构基础薄弱,虽然根据东莞的情况确定了LED产业、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对现有的东莞经济转型升级是不够的,需要政府进一步推动“科技东莞”工程实施,建设创新型城市。

  市委、市政府2011年确定了“人才东莞”工程相关政策,有利地促进东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是在对于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端人才来东莞要么自行创业,要么进入大企业工作,不想进入那些有潜力、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支撑东莞经济基础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此外,一些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苦于没有技术支持,在和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沟通后,对于技术不甚了解,不知道能否尽快产业化,最终导致要么不敢投入资金进行产学研合作,要么最佳的产学研合作机会失去,最坏的就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见不到技术产业化,创造不了价值,最终只能走向没落。

  对于一些已经进行转型,且技术已经产业化的企业,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还不够。因为真正的转型成功的标志是新产品能创造价值,为企业提供利润,为国家、 提供税收。而在产品研制出来后,市场推广的费用投入是巨大的,有些企业往往就是在这最后的关头倒下。

  最后,项目实施流程相对操作复杂,一个项目从发布通知到最后企业获得拨款,长的需要经过两年时间,对于企业在项目研发初期的资金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项目的进展。

  办    法:

  一、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尽快落实“科技东莞”工程的具体实施操作办法和细则,让企业对政策的变化能尽快了解并且适应。

  二、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及本土人才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制订专门政策,例如可设立中小企业人才补助政策,对于在中小企业工作达到一定条件的科技人员,可以给予工资额的百分比例进行资助,这样一方面能让科技人员安心留在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也能让企业更放心给予科技人员更多资源去进行技术开发,能让科技人员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三、由政府成立专家委员会,对于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进行判断,是否适合产业化,给予评估,给企业当好顾问,这样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盲目开展科技项目,减少企业风险。费用可以由企业支付或者政府成立专门的专项资金。

  四、企业是创新主体,加快培养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对于新技术转化成新产品的企业,要加大扶持产业化产品的推广,比如给予认定的新产品在一年内设定上线的展会补贴和其他推广费用。

  五、简化操作流程,加快审批速度,尤其是几个职能部门一起,对于专项资金申请从发布通知到最后立项、拨款限定期限,这样让企业了解审批进度,能合理使用资金,更能坚定信心加大研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  

提案者: 何和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