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1/3将是老年人。“十二五”期间,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莞170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5%。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这一数据达到10%,就表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东莞已经呈现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多、高龄趋势明显的特点。那么,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使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这些问题涉及到家家户户,涉及到“幸福东莞”的建设,也是东莞“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东莞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二、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重视
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我国早在1996年就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05年《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出台,其中第十六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体育、公共娱乐等场所,应当设立适合老年人活动的项目及设施;社区、村要配套老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东莞市政府也决定“把老年人优待纳入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在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维权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开拓更多、更优惠、更便利的优待项目”。
三、东莞目前的现状
1、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东莞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足,但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东莞,还没能来得及去应对和满足老年人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尽管我市也先后建起了一些老年人文化娱乐设施,如棋牌室,运动室等。创办了一些老年大学,开展了活动,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老年大学的钢琴班,书画班;莞城“金凤凰”老年女声合唱团;东城东泰花园小区,中信社区老年大学等等。这些设施和活动丰富了一些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没能得到普及和推广。
2、虽然市镇区的各级老龄委和老龄办的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但服务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善,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社团组织还没有建立。
3、由于缺乏各种组织的活动引领和指导,有许多老年人的时间主要花在看打麻将和看电视上。在有些社区的活动室,总有老人打麻将的身影。有的社区活动室成了麻将室,偶尔也有老人下下棋,但基本上一整天都有老人在打麻将。另外,老年人看电视的时间比较长。
4、据一份最近的数据显示:东莞市没有与子女住在一起的空巢老人约有15万人。如果不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就会引发他们心里和生理方面的疾病,就会给社会的和谐带来不良的影响。
办 法: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老年人的服务管理机构,保证老龄办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其服务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的职能作用。
二、要大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社区为单位,或以行业为单位,或以爱好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成立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如:音乐、书画、舞蹈、钓鱼、养花、旅游等社团和协会。同时老人们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将老年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三、要加强老年人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老年活动站(中心、室)。老龄办与各镇区文化站协作,开设老年大学并使其逐步正规化,老年大学的课程可以按照老年人的爱好和兴趣设置,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广泛开展老年人的健身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组织老年人的健身操表演以及各种球类,棋类健身活动。
五、与新闻媒体联合对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宣扬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性和好处,创办老年人的专门栏目,出版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出版物。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
六、立足莞情,探索创新,积极应对,走出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应对老龄化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道路,让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并日益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主力军,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