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目前在东莞地区的医院无论在数量、规模、硬件水平等方面都处在全省前列,但相对而言,我们的整体医疗水平并不够高,这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是不相称的。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市医疗科研,特别是临床科研的总体水平偏低。
一、关于对临床科研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临床和科研好比是医生的两只翅膀,少一个都不能起飞。
临床研究产生在医学发展的早期,临床研究生产出来的高质量证据可直接用于指导临床,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但在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忽视了临床研究,转而投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当中。我们国家众多的医学技术成果、在国外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高水平文献,绝大部分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临床研究则非常少,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临床研究的投入实在是太少了。
21世纪初全球爆发的SARS促使全世界的医学教育家、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开始反思:20世纪的医学教育和科研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了把病人的病看好,为了提供满意的服务,仅靠临床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需有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去回答临床上所提出的问题,而基础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临床研究服务的。全球的循证医学工作者的前期研究发现如果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评价,在人类共患的大病种的大疗法中,有确定结果(包括肯定和否定的结果)的证据少于50%,尚不确定的结果大于50%。这个结果警醒我们:我们的临床研究大大落后于临床需求和实践,我们必须重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生产——即临床研究。这种反思促使医学界又开始回归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强调,科研不见得一定都要高精尖,并非只有研究基因才有意义,临床研究能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
钟南山院士说:目前国内根本没有对临床科研的投入, 政府对这块重视不够。以国家自然基金为例,政府去年给生命科学投入是16.6亿,973项目是19亿,863重点项目5年共计300亿,其中绝大部分经费都投向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部分是少之又少。故钟南山院士曾提案建议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临床科研基金。中华医学会十分重视临床科研工作,并于2005年设立了“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于企业的捐赠,用于支持医学临床课题研究,对缓解政府对临床研究经费投入不足,推动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学研究也应因地制宜,重大项目研究是必须的,但重大项目大多偏向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所需的硬件(设备、实验室等)及软件(专门人才、技术等)均要求较高,即所谓的“高尖精”。在省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等大型医院中都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实验室及各种实验设备,并有整个学院各基础学科的综合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具有较大优势,得出高水平成果亦相对较易。而对于我市的各级医院,接待患者,为他们解决病痛,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也就是临床工作,没有条件进行基础性较强的重大项目研究,但容易发现临床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防止术后切口感染、如何解决癌症晚期病人的疼痛等实际问题,因此基层医务人员更适合进行临床研究。
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人群及环境因素具有地区性特征,临床病例资源丰富,疾病种类广泛。加大对临床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医疗临床科研工作力度,对提高我市医疗人员的水平,对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医疗人才,从而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市医疗临床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投入偏少,资助面窄。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以来,市政府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达10亿之数,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与经济建设有关的科技项目上,而用于医疗等与社会建设、与民生有关的科研投入很少,而且对医疗科研的投入也仅局限于少数重点项目,对于一般的临床科研项目则无经费投入。各级医院对科研也不够重视,投入也很少。
2、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对医疗科研工作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具体的指导,对研究课题的提出、立项、开展研究等环节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由于这种状况,目前大部分提交的医疗科研项目都是医生个人或几个医生合作自发提出的,相当部分的项目只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而争取市一级的立项,项目本身缺乏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普遍性,项目的开展多是单兵作战,缺乏有效的团队合作,科研资源分散,如此很难提高科研的水平。
3、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交流不足。
办 法:
一、 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临床科研活动的开展。建议市科技部门要增加科技经费中用于投入临床科研的比例,对临床科研项目提高资助额度,扩大资助范围,各级医院也要加大临床科研投入,完善研究环境,从而提高医院、医生开展临床科研的积极性。
二、 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临床科研项目的水平。建议市卫生管理部门要承担起临床科研管理服务的职能,制定我市医疗临床科研的发展规划,根据东莞的实际,定期出台项目指南,通过课题招标等方式,组织跨院、跨科的联合课题研究团队,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和资源,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高科研水平。
三、加大推广应用,提高临床科研成果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