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内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市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和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启动市内扶贫“双到”工作并配套五项扶持政策,以9个欠发达镇、90个欠发达村和4078户有劳动能力低保困难户为帮扶对象,安排各镇街、90个市直(中央、省属)单位、90个经济发达村和8554名市镇干部实施“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今年年初又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市内扶贫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提出“年内实现60%的欠发达村村组两级集体经营性年纯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实现60%以上已结对帮扶的有劳动能力低保户脱贫”的目标任务,并出台《关于加大市内扶贫财政投入的方案》,5年安排市内扶贫资金7.51亿元,帮助欠发达村发展项目、完善设施、优化环境,促进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市内扶贫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到第三季度末,今年“两个60%”的目标已分别完成87%和96%,预计全年目标可按期实现。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因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市内扶贫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欠发达村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它们的脱贫步伐,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债务负担沉重。部分欠发达村由于区位劣势、投资失误等历史原因,错失发展良机,债务和利息负担越滚越大,经营性纯收入连年亏损。粗略统计,目前全市欠发达村的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贷款3亿元,长期借款5亿元(银行或财政借款),个别村还存有不少单位借款或个人集资款项,有17个欠发达村借款余额超千万元。按6%年利率估算,每年利息开支4800万元,债务负担亟待减轻。如樟木头镇圩镇、百果洞村的银行债务分别高达8609万元、4020万元,短期内依靠物业租赁收入难以达到脱贫标准。毫不夸张的说,背负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欠发达村永远无翻身脱贫之日。债务问题历来是越拖越严重、越复杂、越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时机,因此,应把化解债务作为下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采取强力果断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办 法:
从市一级层面统筹化解债务工作。债务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单靠村或镇(街)的力量是难以协调解决的。建议设立由市领导担纲的,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开展工作。在分析欠发达村债务成因的基础上,从市的层面与金融机构研究沟通协商,以呆账核销、以资抵债、挂账停息、还本减息等方式,并探索建立市镇减债扶持基金、转贷降息和担保基金,分类化解欠发达村债务和利息负担。如由市领导出面,市金融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东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相关镇村协商,帮助欠发达村化解债务(据人行东莞中心支行最新统计,今年10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19亿元,东莞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约40亿元,不良贷款率约1.06%,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为2%的水平,只需利用0.1个百分点的不良贷款率,就可帮助欠发达村化解3亿多银行债务,如果分几年实施,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影响极微。得益于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东莞市政府所创造的良好的金融业发展环境,各商业银行在东莞每年获利百多亿,它们有能力、也应该有义务协助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另外,欠发达村早年因联合办学而负担的校舍经费(债务)共约1亿元,建议考虑由市镇财政按比例分担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