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261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会:
贵委会提出的《 关于加强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建议》收悉。我局将根据你们的建议,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大巡警”建设,提高路面见警率
近年来,为改善我市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我局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招录新警。2008年以来,在中央收紧公安专项编制的大环境下,我市平均每年仍有200名左右的警力增长。但由于增加公安民警编制的审批权在中央,目前大规模增加我市民警编制来充实一线巡逻警力不太现实。去年以来,我局积极推动“大巡警”工作,务求通过规范巡警队伍管理、整合警力资源运用、优化警务运作机制等方面,提高路面的见警率和民警的管事率。目前,全市各公安分局基本建立了“分局-派出所-警务室”三级防控框架,并按不少于20%的警力配置巡逻民警,按不高于1:5的比例配置巡逻治安员。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巡逻民警1539人,巡逻治安员11125人。接下来,我局还将通过以下3项措施提高路面见警率:一是应用科技手段,加强对路面巡逻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在路面巡逻车辆及巡逻人员配置GPS定位设备,配合电子地图,实现对巡逻人员巡逻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指挥部门指挥调度的效率。同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巡逻人员的可视化监控和指挥,保证路面巡逻的覆盖面和巡逻密度。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巡逻人员的积极性。目前,我局正在调研和草拟方案,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三是实行量化考核制度。以控发案、盘查、抓获现行等内容为指标,使民警带着任务开展巡防工作,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和指标,以提高巡防民警的发现率和管事率,保证巡防效能。
二、开展“大视频”建设,提高视频监控覆盖面
我局将根据您的建议,积极开展“大视频”建设,构建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打防有力的视频监控“天网”,有效促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全面建设。制定符合东莞实际的三至五年视频监控建设规划,逐步扫除盲点和死角,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力争在2012年内完成第二期1279个及社区2662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并对已满租期的2158个监控点进行升级优化。引进高清视频监控及补光技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三年内建成约6000个高清视频监控点,解决图像模糊不清、光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引入广电、电信等公司参与竞争,以降低费用,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联网,整合共享。建设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加快公安内部、外部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共享。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出租屋、网吧、银信、学校、党政机关等约16万个社会面的视频监控点接入联网平台(今明两年内完成出租屋25324个、网吧11749个视频监控联网),实现“视频监控一网控”的目标。三是规范管理,强化考核。加强对治安视频监控队伍的考核,切实消除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并与电信公司建立月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建设与运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加强培训,深化应用。积极组织监控人员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争取在2012年内建成市级视频综合应用平台,并深化VCS视频比对系统推广应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公安宣传工作,不断开拓宣传渠道,通过开通东莞警察网、实行半月制的《东莞警情播报》、召开媒体座谈会、举办各种公安专题咨询现场会等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今年以来,我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东莞日报》、《东莞时报》开辟“莞邑卫士”警务宣传专版,并且与东莞广播电视台合办“平安东莞”电视专栏,定期宣传报道公安机关打击成果、先进典型和防范措施,曝光社会违法行为、不良现象和犯罪手法,并开展警民互动、民意访查和答疑释难活动,借此更好地发布警队信息,宣传打击成效,改善警民关系,共建和谐东莞。同时,继续实行举报违法犯罪奖励制度,发动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活动,弘扬正气,共同营造“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民警素质
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力度和规模逐年加大,仅2011年共有4000多人次参加了市局统一组织的专业培训,10000多人次参加了由各公安分局组织的岗位培训。今年5月份,我局为进一步提升公安分局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忠诚为民意识,就举办了分局领导班子领导力、执行力和应对媒体能力等“三个能力”专题轮训班,对公安分局领导进行全员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后,我局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开展“三个必训”等一系列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安民警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忠诚为民意识。
五、加强警务监督,畅通投诉渠道,严惩不向报案人提供回执等行为
我局高度重视对警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公安督查部门通过不定期现场督察和暗访督察的方式对各公安分局、派出所接处警工作进行监督,或通过设置模拟警情对各单位接处警情况进行测试,如发现不向报案人提供回执等违规问题,会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为保障警务投诉渠道畅通,我局早在2003年就将警务投诉电话(22480816)向社会公布,市民群众可直接拨打此投诉电话,也可以直接拨打110接警台投诉。
六、加强对治安员管理和培训力度,提高工资待遇,提升队伍素质
为加强对全市治安队员的管理,我局从落实硬件保障、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日常运作机制、考核奖惩四个方面着手,充分调动村(社区)治安员的积极性,逐步将村(社区)治安员整合工作向全市推开。目前,我市已有黄江、谢岗、横沥、望牛墩、石碣、南城、道滘、沙田、樟木头、东坑、茶山等镇街相继开展了治安队员整合工作,按照“六个统一”标准(统一招聘、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经费来源、统一指挥调度、统一考核标准),逐步规范治安队员招收管理工作,提升治安联防队伍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对治安员集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提高治安员的法制意识和业务素质,教育他们在工作中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提高治安队员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经我局积极与市财政部门沟通,市财政部门计划将现行由市、镇财政供养的1万名巡逻专用治安员及新增的8387名辅警统一纳入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聘员管理,人员经费标准按学历或技术职称对应相关类别经费标准执行。目前,相关治安经费补助扶持政策已上报市主要领导,待市政府审定后执行。
七、加强机动车管理,加大对套牌车辆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对假牌、套牌车辆的打击力度,通过开展打击套牌、假牌车专项整治、宣传驾驶假牌假证、套牌车辆的危害性、推出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参与意识,路面假牌、套牌车辆也在不断减少。今年2月份以来,我局组织开展了“三打两建”专项行动,通过建立五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完善的打击伪造使用假(套)牌机动车交通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便民利民措施,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举报与打击伪造使用假(套)牌机动车牌证激励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专项业务培训机制,提高民警识别和查缉假(套)牌证的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源头管理机制),坚决查处一批假(套)机动车,深挖一批制贩假机动车牌证犯罪团伙,进一步遏制涉牌涉证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使机动车牌证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涉牌涉证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营造和谐交通环境。据统计,2012年1月1日至3月31日,我市已查获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套牌汽车41辆,摩托车816辆,过期报废汽车28辆,摩托车121辆,治安拘留62人,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感谢你们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你们今后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东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