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来大力推动名牌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了解,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名牌名标453个。总体上看,我市的名牌名标数量不少,但是,如果与全市数万家企业相比,区区几百个名牌名标仍然不算多当然,从客观上讲,名牌名标数量偏少,与我市外向型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这些企业大部分以代工,贴牌为主,创建名牌名标的意识不强。但从主观上说,这与我市创建名牌名标的氛围不够浓厚也有一定关系,因此,政府有关机构仍然可以进一步加大名牌名标创建的推动力。

  我认为,名牌名标是市场竞争最大的无形资产,也是东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东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名牌名标的多寡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推动名牌名标战略,不仅是企业的要求,也是政府的任务。

  办    法: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在全市大力开展“名牌兴企”等活动,通过各种手段,如是政府每年制定创建名牌名标的任务,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围,建立一套考核机制,调动企各个镇街的高度重视,推动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去乃推动这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形成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等方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名牌带动战略,叫响争创名牌口号,树立典型品牌企业形象,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品牌形象塑造,协助企业建立名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避免企业名牌形象受损,防止企业合法权利受到侵犯。采取有效手段组织企业到全国各地区学习考察名企业,名品牌,开阔企业视野,增添企业危机感和上进心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加有影响力的品牌展销,展览会,促进企业加大内销手段。

  三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市里近些年出台了不少推动名牌名标的扶持政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适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每年扶持的重点,对扶持政策做出微调。同时要加大宣传的针对性,让企业,社会广泛知晓这些政策,避免出现有好的政策,却没有企业知道的窘况,从而影响这些好政策的推广效果。要加大对企业研发力度的扶持,推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使企业从贴牌加工走向拥有自主品牌,进而改变东莞加工城市的形象,成为一个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研发基地。要从全市企业中选定一批有品牌,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名牌培育后备企业,帮助企业申请和争取市有关部门及市财政的政策,资金支持,进行重点引导帮扶。对列入名牌培训对象的企业,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政策宣传,培育引导等措施,指导企业从质量体系建设,商标注册等当面做起,逐步向名牌名标企业迈进。  

提案者: 陈益林

  关于对2012年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24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陈益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推动名牌战略 提升东莞核心竞争力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名牌带动战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对提案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加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方面。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确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作为召集人,以市经信局为牵头单位的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经信局、质监局、工商局、农业局等18个部门,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能担负相应的工作职责,在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共同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同时,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制定发展和扶持政策,帮助和引导企业争创名牌。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创建名牌的成效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的内容。下来,我们要抓好市镇联动及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各部门、镇街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关于进一步形成氛围方面。一是加大宣传造环境。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表彰大会,对当年新获名牌称号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在市镇电视台滚动播放名牌公益广告,发布名牌公益户外广告,在《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主流媒体制作专题报道,印发《东莞名牌之路》、《东莞市知名企业名录》、《驰名著名商标东莞企业风采录》等资料,为“东莞品牌”提供宣传平台;在各成员单位网站及时发布名牌各类信息等。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有声势有层次的宣传活动,营造出“政府重视名牌、企业争创名牌、社会关注名牌”的良好氛围。

  二是保驾护航促发展。工商、质监、经信、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认真抓好执法维权,全面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精心打造对名牌企业、产品的保护网。下来,我们将加强对名牌企业的跟踪保护,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商标预警保护工作,力争2012年建立商标预警保护系统,帮助企业维权和提前应对商标竞争威胁。此外,通过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打击侵权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打假维权信息数据库,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拓市场开眼界。从2009年以来,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抱团作战,以整体的品牌形象全面出击,着力提升我市区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帮助名牌企业开拓市场,分别在武汉、宁波、西安、上海等地组织举办东莞名特优产品展销活动。今后在经济和外事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地为东莞的名牌宣传和产品销售、提高知名度创造更多的载体。在举办国内、国际重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会、洽谈会时,要突出东莞品牌的参与度,把品牌会展和名牌产品紧密贴合,相互促进。

  三、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方面。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扶持重点的调整,我市在2009年对《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东莞市培育发展自有品牌企业实施细则》、《东莞市创建名牌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进行了修订完善,在2010年对《东莞市培育发展名牌指导目录》进行了修编。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市已出台了不少培育名牌的政策,也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这些政策,可是仍然有很多企业不了解。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除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常规渠道宣传外,还要创新形式,拓宽宣传受众,提升宣传效果。

  目前,我市从扶持、奖励、宣传保护等方面为自有品牌企业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对名牌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申请省市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参与政府采购等活动均给予优先支持。此外,我市还颁布出台了《东莞市专利促进实施办法》、《东莞市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对企业申报专利、购买国外先进专利技术以及开拓国际市场都予扶持。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再创新,以及购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指自有品牌和自主专利技术)的国外(含港澳台地区)企业、外资企业,并取得被购并企业持有的品牌或专利技术,可以申报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资金资助。市委市政府决定“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其中包括了对“两自”企业的扶持。下来,我们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更有效地推动名牌培育发展工作,推动我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经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