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210号提案的答复
汤瑞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循环利用课本资料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和对我们工作的建议。您提出循环利用课本资料的建议,是符合当前国家发展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好举措。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确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财政资金、培养学生爱惜课本和节约资源等优点,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趋势。
提案建议,通过图书馆藏书的方式将课外阅读材料和其他教辅资料留给其他在校学生借阅或者进行图书捐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本资料循环利用。这有利于充分发挥课本资料的作用,节约社会资源,并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目前我市各学校已经开始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资料和其他教辅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部分学校在班级内建立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将课外阅读资料等捐赠到小型图书馆供交流阅读。今后这些方面的工作还会继续加强。
提案提出教科书、复习资料的循环利用和实行课本资料循环使用与学校评先评优挂钩的方法,理念很好,但结合我市实际,实施环境还不成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正处于修订期。综观国际上教材循环使用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稳定是教材能够循环使用的基础性前提。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实验阶段,课程标准尚未成熟定型,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只要课程标准有变化,教材必须随之而动。且我市作为省课程改革实验区,教材修订比较频繁,一些科目的教材每个学期都有所变动。按照教育部关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工作意见,每期课本只更新30%,这就意味着70%学生没有课本或者要使用与新版本不同的旧课本,一个班的学生同时使用两种课本,教师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教材变动是制约教材循环利用的重要因素。
二、受现行学习方式制约。其一,目前我市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一般配有相关练习,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直接在课本上做练习。我国开展教材循环使用试点工作的地区普遍反应,教师在课堂上将练习抄给学生做,或者让学生将练习抄了再做,会使原本有限的教学时间更为有限,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在教学内容与练习题目紧密结合的情况下,要学生改变在课本上直接做练习的习惯显然不切实际,且有现成答案的教材会使学生形成懒于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其二,学生有在书本上划重点、记要点和写学习心得的习惯,制约教材循环使用。学生每天上完课后还要带着教材认真复习,回家做好课后作业,可以说与教材形影不离,使用频繁的教材容易破损,也不利于循环使用。而且,在升学考试前的总复习中,学生还得将所有学过的教材认真复习一遍,因此,对有升学考试的科目,即使学完了也不能留给下一届学生,从而使教材循环利用流通受阻。
三、教科书的质量经不起循环使用。目前,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统一“中准价”标准,中准价已对各类教材印装标准及纸张克重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由物价部门负责审核,出版社不能擅自作出任何改变。循环使用教科书制度对于教科书的印制、装帧质量有特殊要求,而我们现在的教科书是低成本工艺,容易损坏,和国外用于循环的教材相比,纸张克重、印装标准都相差较远,要想提高纸张克重,改变印装形式,就会加大教材制作成本。现有的平装教材显然无法满足循环利用的要求。据了解,一些升学考试科目如数学、语文、英语等教材,使用一学期已严重磨损,80%教材接近“报废”,很难循环利用。
四、卫生消毒工作要求较高。由于涉及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教科书要循环使用,必须进行卫生消毒处理。据了解,回收教科书卫生消毒要求较高,需要消耗的社会成本相对较高,大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解决好卫生保障问题是教材循环使用的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要有可行、有效、简单、低成本的措施,确保循环教材的卫生质量,不让旧教材成为传播疾病的载体。而现阶段这个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材循环使用很难推广。
五、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未能接受。最近,北京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对部分城市的家长和学生进行有关的调查和问卷,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不赞成教科书重复使用。家长普遍担心旧教材的卫生难以保障,假如因此染上疾病更加得不偿失,宁愿花钱买教材也不愿意让孩子用别人用过的教材;教材要循环使用,孩子成天担心弄脏或弄坏书,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习成绩;如果一部分学生用新教材,一部分学生用旧教材,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此外,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愿意收藏课本,作为孩子成长的见证。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限制了教材循环使用的推广。
此外,学校给学生的复习资料都是按需印制,基本没有没做过的复习资料,而且由于各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复习资料不能通用,加上复习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提案建议将复习资料集中起来送对口支援的山区学校难以操作。也因为目前教材循环使用的条件不成熟,所以也无法实行课本资料循环使用与学校评优挂钩。
教材循环使用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编写、印刷、使用等方面互相协调配合。今后,我们会加大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探索课本资料循环使用的有效途径,待条件成熟时大力推广课本资料循环使用,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再一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期待您进一步的关注。
办理单位: 东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