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党和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诸多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和社会基础没有根本改变,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还未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更是繁重。新一轮机构改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不断增加,负责餐饮环节食品及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职能。如何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监管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检验检测。为更好地发挥食品药品监督监管职能,促进我市生物医药和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快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1、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技术监督能力,是为适应党中央、国务院“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需要。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食品药品技术监督能力,是适应市委、市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战略要求,贯彻落实“质量强省”“质量强市”的精神的需要。
2、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技术监督能力,是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我市医药生产企业完成产值约28.48亿元,流通企业完成销售62亿元,同比增长16.98%,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也实现平稳发展,年产值达到28.2亿元。餐饮服务消费活跃,2009年营业额达到21.94亿元。
当前,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把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我市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行业,松山湖产业园区将生物医药列为三大产业板块之一,虎门港规划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立沙岛精细化工高端产业聚集区刚获得市委市政府批准,而高纯度的化妆品原料正是我国急待突破和发展的精细化工产业之一。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批准成立,将会增强对高新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高端企业的吸引力。
办 法:
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三项建议:
一、加快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建设。
我市目前已形成检验所-快检室-快检车的检验检测体系。已投资40多万元在四个分局建成快检室,投资140多万元购置第二代药品快检车。作为在食品药品质量检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市药检所,前几年由于省垂管体制的局限性,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发展的势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技术监督的能力。异地重建,在市药检所的基础上组建“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是东莞全面提升食品药品技术监督能力最重要的步骤。
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已列入东莞市2011年重点预备项目计划,市政府已基本同意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日前正进行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规划占地2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建筑工程预算1.15亿元,仪器设备预算0.35亿元。建议市政府加快加大对“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财政经费投入,力争3-4年内完成建设,早日为保障全市人民食品药品安全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二、加强食品药品技术监管队伍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全面提升食品药品技术监督能力来说,人才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围绕检验检测能力的提高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建议市政府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吸收人才及培养人才力度,为人才发展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新建检测中心计划设国家级化妆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医疗器械检测分中心、省包装材料检测分中心、市食品检验所、市药品检验所、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研究中心等8个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服务部。人数暂定为130人。其中国家级化妆品检测重点实验室20人、国家级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20人、国家医疗器械检测分中心10人、省包装材料检验检测分中心10人、市食品检验所20人,市药品检验所20人、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5人、研究中心15人,行政管理服务部10人。
三、加强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能力建设
建议新建检测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
(1)辖区内涉及餐饮食品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定检测机构。承担国家局、省局及市政府下达的涉及餐饮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的质量检测任务;根据市场动态,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抽检,打击制售假劣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的行为;开展评价性抽检,监测我市餐饮服务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针对性监督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抽验相结合,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评估信息,指引人民群众安全饮食、合理用药。
(2)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检验平台。及时介入我市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件,提供准确权威的技术分析报告,为行政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展我市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接待工作中的餐饮食品安全检测,保障活动和接待期间的饮食安全;
(3)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以现有的不良反应监测站(ADR)为基础,拓展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构建基层监测网络,构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系统,研究建立风险等级指数,制定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工作。
(4)服务和提升我市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公共研发支撑平台。通过对检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生物医药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突破技术壁垒,并帮助外向型企业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吸收转化和再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承担国家级、省级相关前瞻性、关键性科研课题,解决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内在科研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动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5)服务广东及华南地区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产品标准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平台。我国保健食品、化妆品产品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使我国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面对严重的技术壁垒和标准壁垒。而作为我国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大省的广东,行政许可检验检测具有广阔的空间。在东莞构建服务广东及华南地区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产品标准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平台,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检测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和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投资,解决企业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为企业产品外销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快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对于东莞加快建设幸福东莞,促进社会经济双转型,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此提议。